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合与创新,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天津市举行了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担任创新工程项目技术总师,旨在培育中药产业的新兴生产力,并通过科技创新来引导中药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进而促进天津市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日药业”)生产的血必净注射液作为该项目的重点之一,成为本次活动的焦点。
破解“大而不强”难题,天津中药产业迎来新机遇
“天津市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基地,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现代中药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优势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张伯礼院士在大会上指出,天津市中药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天津市中药产业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制约问题,亟需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来破解难题。
为解决这一发展制约难题,天津市依托中药产业和科教资源优势,启动“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拟培育出临床价值高、科技价值强、市场价值大的现代中药大品种群,促进传统中药产业升级换代,进一步推动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由天津市财政共计支持经费6000万元,项目规模达1.8亿元,共包含5个项目。其中,中药大品种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4项,围绕包括红日药业血必净注射液在内的4个品种开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中药新质生产力培育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项,由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针对中药产业和中成药品种的核心共性“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科技创新赋能,血必净注射液迎来二次开发迭代升级
作为此次中药大品种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的重点品种之一,血必净注射液备受瞩目。
记者了解到,血必净注射液自2004年上市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款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五味中药精制而成的中药二类新药,不仅填补了危重疾病治疗领域的空白,更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红日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血必净注射液的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将通过二次开发迭代升级,全面提升血必净注射液的产能、质量稳定性,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新质生产力培育项目,将对血必净注射液开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首个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样本量超过5000例,为脓毒症规范化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同时,还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解析血必净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构建血必净功效导向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整合多项先进技术,将明确血必净在调节失衡免疫微环境、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从田间到临床的制造升级,保证产品质量,让患者放心用中药。
红日药业:打造中药新质生产力的领航者
实际上,在培育中药新质生产力上,红日药业等中医药行业巨头已经在前期做足了大量准备与探索。
近年来,红日药业不仅在中医药领域的前沿技术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了前列,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红日药业积极打造并运用了多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为企业的药物研发和创新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平台的支持,红日药业在中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以全产业链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作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典范,红日药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了10万张以上红外指纹图谱库,利用数字技术,对常用的数百种中药配方颗粒“全成分”工艺进行研究,让中药配方颗粒与标准饮片汤剂的成分信息高度一致,确保中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药效。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红日药业积极探索,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并针对当前健康形式,建立慢病管理等特色民生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在线诊疗服务,同时,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研究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此次现代中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不仅为天津市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红日药业等中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成果的涌现和应用,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