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苗青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的林琳教授以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孙增涛教授,在第七届中西医融合呼吸健康大会上接受大会专访,共同探讨了中西医结合在感冒和咳嗽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最新发布的咳嗽治疗指南的亮点,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应用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科学 化。
咳嗽指南:循证与中西结合
在近期发布的《中成药治疗咳嗽临床应用指南》中,林琳教授作为主要编写者,详细介绍了这部指南的独特之处。与传统中医指南不同,这次的指南基于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明确了中成药对不同类型咳嗽的疗效和应用场景。西医中通常根据病因将咳嗽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而中医则依据外感风寒、风热等症状进行分类。新的指南通过结合两者的分类体系,使得西医在理解和使用中成药时更具针对性。以指南中提到的经典名方——三拗片为例,三拗片以麻黄、杏仁、生姜和甘草为主要成分,具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尤其是在感冒初期出现的咽痒、呛咳症状。 (林琳)
林琳
感冒治疗需辩证施治
感冒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其病因和症状较为复杂。西医中通常根据病原体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等,而中医则依据症状如外感风寒、风热、气虚、阴虚、暑湿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治疗。风热感冒,常使用包括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等;夏季容易出现的暑湿感冒常用藿香正气液等,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轻微感冒,患者常习惯自行前往药店购买清热解读药,但应注意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药物,特别是要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引发不良反应,尤其在辨证不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适甚至副作用。(苗青、孙增涛)
苗青
孙增涛
临床实践中的中西医结合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感冒后遗症——感染后咳嗽,患者在感冒后虽然发烧等症状消失,但咳嗽往往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而中成药在抗病毒、抗细菌、抗炎和化痰等方面具有多重靶点作用,对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此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发挥互补优势,比如在急性支气管炎伴随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抗生素与中药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炎症反应,进而缩短病程。 (孙增涛、苗青、林琳)
展望与挑战
尽管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咳嗽和感冒中的应用逐渐规范化,但三位专家一致表示,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未来需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疾病研究方法,使得中医药在国际医学舞台上更具说服力。(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