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Nature 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平均约26亿美元,耗时约10年,成功率不到10%。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发展,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有望应用于药物研发中的多个场景和阶段,帮助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近日,英矽智能宣布,其用于治疗致命罕见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AI药物ISM001-055临床IIa期取得积极结果,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剂量依赖性的药效趋势,这也成为全球首个AI药物概念验证案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徐作军教授表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病里面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对该疾病的治疗无效,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有3年左右,预后很差,药物总体的作用是抑制纤维化的发生,终止疾病的进展。
“英矽智能这个IIa期临床试验,属于探索性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药物的安全性,其次是探讨药物初步疗效。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令人鼓舞的是,这款药物在连续12周给药期内,在安全性有保证的情况下,看到了剂量依赖的药效趋势,特别是对患者的用力肺活量表现有所改善。”徐作军教授说。
据了解,2016年,英矽智能发表论文首次将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应用于药物发现,此后3年,英矽智能经历了从算法时代到软件时代的过渡,并在自研Pharma.AI药物研发平台中集成了发表在全球顶尖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的生成式张量强化学习模型(GENTRL)等众多优化模型。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药物研发负责人任峰博士介绍说,这项针对ISM001-055开展IIa期临床研究(NCT05938920)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中国21个临床研究中心招募了71名IPF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每日一次30mg、每日两次30mg或每日一次60mg,持续12周的用药观察。该临床试验于2023年2月启动患者招募工作,并于2024年8月完成最后一位受试者的随访。与此同时,一项ISM001-055的平行IIa期试验(NCT05975983)正在美国进行,并已启动患者招募工作。为期12周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ISM001-055在所有剂量水平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次要终点即主要通过FVC评测IPF患者肺功能改善方面,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药效趋势,接受每日一次60mg用药的IPF患者,在FVC方面表现出最大改善。英矽智能计划在后续医学会议上发布该项研究的完整数据,并提交期刊开展同行审议并发表。
徐作军教授表示,接下来将会和英矽智能团队,以及监管方进一步的沟通,完善并调整临床方案,希望在更大的IPF患者群体内,复制在IIa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这个项目获得突破审批审评的机会。“人工智能越来越应用于临床科研方面的各个方面。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预后的判断,也包括药物的研发。我坚信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肯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