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种小众能力,助力美好人生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3种小众能力,助力美好人生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4-07-12 00:25

  未来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在我看来以下3种小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知识面越广,自我放大的能力越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接收信息越来越简单,比如现在就已经有了AI文章总结、AI信息提炼、AI搜索……那么,我们还有必要读书学习吗?

  从整个社会来讲,我们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了,接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许多信息被打包成更易于消化的产品,许多工具被开发出来帮我们“咀嚼”信息,整个社会对信息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但具体到个体,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只会随着信息便利性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剧。原因很简单:马太效应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一件工具被大范围地使用,那么一定是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的人更能够从中受益。

  比如现阶段AI已经十分流行,而它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凭空为你创造什么,而只能基于你所知道、所了解的知识基础上,“放大”你的视野。同样随着技术的发展,有许多低成本、低门槛的工具被发明出来,那么什么样的人更能够从中受益?是把这些工具用得很好的人吗?不是的。是那些具备“交叉知识领域”,懂得用户思维、产品设计、内容创作、市场营销的人。

  许多人容易把目光放在“硬技能”上,总想着要去掌握更多的工具、学习更多的技能……实际上,更重要的可能是“软技能”——也就是你的知识面。

  因此,面对着汹涌而来的信息革命,学习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变得更加重要。如何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让自己拥有更宽广的知识面、更多的“知识触点”,也就是在不同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解和涉猎,能够更好地将多个领域的知识交叉、串联起来,结合工具的帮助去创造价值。

  知识就像一张网,你涉猎的领域越多,能够串联起来的“交叉领域”越多,这张网就越庞大,它的“表面积”也就越大。我将其称为“将自我放大的能力”。

  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你涉猎的知识越广泛,就越容易将它们联系起来,涌现出超越单科领域的整体性。或许它们未必能够在短期内为你提供足够的回报,但长远来看,它们将会是使你的能力被不断放大的稳固根基。

  把“动手试试”变成一种习惯

  很多时候,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在别人眼中成功的人,不过是习惯有想法就动手做起来的人。

  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腾出一点儿可能性,留出一个“接口”,探索一些新事物。我自己在坚持的策略就是: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多数”,去做确定的事情,获取确定的积累;另一部分是“少数”,去探索种种可能性,寻求变化可能带给自己的机遇和收益。

  这个思维脱胎自塔勒布的“杠铃法则”,我自己把它叫作“15%可能性”。即用85%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日常生活,积累优势;剩下的15%则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投入不确定和未知之中,让自己试错。

  许多人会容易陷入“过度准备”的困境里,容易对一个想法翻来覆去地想,去斟酌得失、权衡利弊……但正是在这种翻来覆去的考虑之中,很容易把它无限延期,最终不了了之。

  不要多想,先迈出第一步再说。一旦你走出去,你的惯性就会驱动你一直把它做下去。一旦把“动手试试”变成一种习惯,你可能会发现:原来我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的,原来我也可以拥有这么多的积累和成果。

  高质量聆听的能力

  如何更好地跟人沟通,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践行的沟通原则和信条是:多聆听、少评判,试着去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要自作主张,而是多提具体问题;不要妄加评论,而是表达鼓励和关怀;不要急于建议,而是提供支持和援助;放下自己的表达欲和主导欲,而是尊重对方作为一个主体的自主性。

  影响幸福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给出的答案是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的含义是:重要的不是人际关系本身,而是你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

  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跟所有人都维持着一定的疏离感的人,完全可以有充盈的人际关系满意度——只要他所拥有的,满足了他需求的程度就行。

  那么“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聆听”。通过有效沟通,让交流变成双赢,彼此成全幸福的人生。(李睿秋)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回资金160.6亿元!医保监管守好百姓看病钱

  • 假进口、真欺诈的“进口水果”该消停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