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这样监测蚊子叮咬“套路”,科学防蚊请这样做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他们这样监测蚊子叮咬“套路”,科学防蚊请这样做

来源:北京日报2024-06-28 10:21

  “停个车的工夫,腿就被咬了”“一开窗就有蚊子,从缝里钻进来”……近日北京高温多雨,干湿交替,蚊子活跃在“工作一线”,令人不胜其扰。北京市疾控中心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蚊虫叮咬指数预报,将在接下来三个多月持续为市民提供日常防护参考。

  自2021年首次亮相,北京地区蚊虫叮咬指数预报已来到发布的第四个年头。这一指数如何“算”出?蚊虫有怎样的活动规律与进攻套路?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蚊虫的防护与消杀。

  发布

  五等级划分风险,大数据预测预报

  “今日北京地区平均蚊虫叮咬指数为三级,叮咬风险中等……”上午11时,北京地区蚊虫叮咬指数滚动预报准时发布。从代表“低”的一级、“较低”的二级,直至代表“高”的五级,共划为五个等级,各自对应着个人防护建议。例如三级指数的防护建议为,“室外久留,穿长袖长裤;避免在水体边、草木茂盛地方长时间停留”等。

  除了全市平均指数,从一张北京十六区地图中,还可以通过色块标注,读出略带差异的各区指数。在当日预报外,接下来两天的情况也一并预报,让人们“心中有数”。

  伴随人们对蚊虫叮咬指数认知度的不断提升,和洗车指数、穿衣指数、花粉指数等一样,它已成为又一个将科研与民生相融合,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特色创新指数。

  谈及发布初衷,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研究员刘美德介绍,早在2008年起,北京便开展蚊虫密度监测工作。其结果主要是为市政府预防蚊媒传染病、蚊虫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但普通市民对蚊虫叮咬,包括疾病传播风险等其实也非常关注,希望数据不仅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也能服务于公众的健康出行。”蚊虫密度与气象指标密切相关,市疾控中心与市气象服务中心,经过会商研讨,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共同推出“蚊虫叮咬指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指数不是每天“现算”的,而是利用以往长期的蚊虫密度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建立计算模型,形成预测预报机制。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数据进行最新调整,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指数等级。该指数发布平台为气象北京微博及微信公号、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号等。

  规律

  气温太高不爱动,要下雨前特活跃

  蚊虫密度,具体是如何监测的?刘美德介绍,蚊子叮人,原理是被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乳酸等气味吸引。由此,蚊虫监测主要使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全市共有241个监测点,每个点位至少四盏灯。该灯定量释放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从而吸引蚊子。每十天,于落日前后各一小时放置,收回后计算灯内蚊子数量。

  监测点的选择,以人们生活易遭蚊虫叮咬的环境为主。城区主要是居民区、旅游景点、公园绿地等,农村多为饲养家禽、家畜的场所,即“哪儿蚊子多,监测点就设在哪儿。”这种方法对淡色库蚊,俗称“黄蚊子”,作用更为敏感。它们喜欢在傍晚活动,也是北京数量最多的蚊种。

  另外,蚊虫监测还会使用“人诱法”。监测人员做好防护后,到蚊虫较多的地方,蚊子一旦降落,就被电动吸蚊器吸走。这种方法会选在上午9至10点,下午3至4点进行,引来的多是白天活动的白纹伊蚊。它是北京另一种主要蚊种,俗称“花蚊子”。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使得监测在时间、种类等方面覆盖更全。

  蚊虫密度与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以气温为例,刘美德介绍,适宜蚊子活动的温度区间大致为16至35摄氏度。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有几天气温超过38摄氏度,蚊虫叮咬几率大大降低,不少人猜测是高温天气把蚊子“热”死了。“其实是温度过高,蚊子也不爱动,找个阴凉地方躲起来保存体力。”

  湿度方面,蚊子喜欢比较潮湿的环境,实验室会为饲养它们将湿度调至65%至75%。“我们都有体会,要下雨还没下,温度不算太高,湿度很大,蚊子会非常活跃。”而在大风大雨天气,直观感受蚊子会比较少。“因此如果预测未来一两天有大风、暴雨等,会将比较稳定的叮咬指数等级做一些下调,可能会出现三级骤降至一级的情况。”

  防护

  外包装三证齐全,选有效趋避成分

  知道了每天的蚊虫叮咬指数,更重要的是做好防护。近年来,驱蚊贴、驱蚊手环、喷雾等各类防蚊产品迅速普及。一些产品宣称“纯植物萃取、不含化学成分”,因此“安全可靠,适合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是否可信呢?

  想分辨一款蚊虫趋避剂有用与否,刘美德介绍,只要认准两点就不会“走眼”。其一,目前所有趋避剂都按照农药进行管理,因此产品外包装必须印有“三证”,即农药登记证、产品质量标准、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其二,产品成分表中,是否含有已在国内注册的三种有效趋避成分之一,即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只要满足这两条,基本能保证产品的驱蚊效果。

  有市民担心趋避剂的安全性,刘美德解释,这三种有效趋避成分虽然登记时都是“微毒”,但研发历史非常悠久,合规使用下,尚未出现一例被毒害的临床病例,也没有耐药性。

  从原理来讲,趋避剂并非将蚊子赶走,而是使用者“自我隐身”,让蚊子闻不到使用者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乳酸等气息,从嗅觉上变“盲”。明白了这一点,如果你选择的产品不含有效趋避成分的话,如何躲过蚊子的“追击”呢?

  不少市民会使用樟脑丸,肥皂水、花露水等驱蚊,对于这些以“刺激性气味”作为驱蚊手段的做法,刘美德评价,出于动物昆虫原始本能,会对刺激性气味有一定的忌避,但维持时间非常短暂。以普通花露水为例,实验显示,喷洒后蚊子“不敢上”的效果只能维持30秒。当气味稍稍减弱便“前仆后继”,宁愿被熏一熏,也要吸上这口血。“我们提倡,只要蚊虫密度不是很高,穿淡色长衣长裤、用扇子扇扇风,做好普通防护就够了。如果是去郊游露营,或者到有蚊虫流行病的地区,该用的产品还是要用起来。”

  杀成虫灭孑孓,防蚊重点在“水”

  喷洒蚊虫易于藏匿的角落、清理长满孑孓的积水……烈日下,北京圣德韵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主管徐海洋,带着工人们对街道公共区域的绿地、公厕、垃圾站点、地下管井等,进行“地毯式”蚊蝇消杀清理。入夏以来,他和同事们的工作排满了日程。

  专业的蚊蝇消杀,一方面针对的是能“飞出来叮人”的成蚊。工人们身背水箱,内里装满用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得到的药水,手持喷雾杆,将药液均匀喷洒在绿植叶片,尤其是叶片背面,以及背阴潮湿的墙根墙角等处。连番高温天气下,蚊子会努力寻找阴凉,正好可以“守株待兔”。

  另一方面,切不可忽视蚊子的幼虫——孑孓。要知道,蚊子产卵又快又多,几天就能孵化,从孑孓到成蚊飞出,仅需一两周时间。想要将孑孓扼杀在“摇篮”,就必须在“水”上做文章,否则便是功亏一篑。

  在消杀过程中,每遇到存有积水的雨水排水口、地下管井等等,工人们都会将井盖打开,视情况投入“常境”泡腾片、苏云金杆菌等固体灭幼蚊药剂。它们均属低毒生物杀虫剂,对水体、植物等没有伤害。

  “有时我们看到居民会留存大罐的水来养花、浇菜等,里面就有很多孑孓,但不让我们倾倒。”徐海洋称,除了投放药剂,如果非要存水,居民不妨加个盖子,防止蚊子产卵。在家中养绿植,至少每星期要彻底换水一次,彻底清理花盆底碟积水。另外,经常检查地漏等处,及时清理积水,不然防蚊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记者:魏婧)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近视产品琳琅满目 如何面对儿童近视防控困境?

  •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减肥人士都能用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