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连四院“安宁疗护中心”破解人生最后一程的困境与希望
首页> > 正文

大连四院“安宁疗护中心”破解人生最后一程的困境与希望

来源:光明网2024-06-13 16:52

大连四院“安宁疗护中心”破解人生最后一程的困境与希望

  志愿者服务前在安宁疗护中心接受培训。

  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临终前,是选择安宁疗护,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还是千方百计寻求新医疗技术,拼到最后一刻?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定义,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最终达到逝者安详、生者安宁、观者安顺的目的。

  记者从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从2019年7月起,大连市实行癌症终末期患者安宁疗护按床日费用结算试点;2022年2月,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2023年4月,大连市被确定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目前,全市有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设置床位近350张,患者及家属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但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疾病谱的转变,全面推广安宁疗护的必要性比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对于安宁疗护的接受度却远远不够。

  观念误区:选择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患者吗?

  父亲的癌症到了终末期,医生告知,已经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了。为了让父亲能舒服一点儿过完剩下的日子,市民张清(化名)提出去安宁疗护的建议。并不意外,她的建议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不忍剥夺父亲求生的意志,全家人只能尊重患者的选择,继续抗癌,可这条路却越走越艰难,没过多久,父亲再也撑不下去了,主动说出要去安宁疗护。在那里,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挺好的”,张清说,“最安慰的是,父亲最后那几天没那么遭罪”。

  大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24.71%,老龄化程度较重。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使疾病谱发生变化,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些患者在生命终末期有着安宁疗护的刚需。

  可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看,“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传统的生命哲学,一旦身患绝症,是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还是不断寻求新的医疗技术,拼到最后一刻?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当这份艰难再加上孝道的道德评判,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尽力救治患病的亲人通常被称为孝顺、善良,在这种语境下,与其相悖的做法就可能背上不孝、无情的精神枷锁。

  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救死扶伤一直是医生的执业准则,治愈率往往是评判一位医生甚至一家医疗机构的主要标准之一。在医学伦理、医患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任何对生命的放弃行为都被视为对人道主义的破坏,这使得很多医生也缺乏对安宁疗护的理解和支持。

  肺癌患者老孙告诉记者,当初A医院不给他手术,他就去了B医院。手术后病情恶化被医生告知没有化疗的必要了,他又去了广州,一直治到大大小小的医院都不接收他。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主任黄福林对这位患者印象很深:“他总是担心我们不管他,好几次凌晨两点吵着让护士陪他唠嗑。”像老孙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曾做过专项统计,近年来有超过100位患者在来到安宁疗护中心的当天便离世,之前的治疗几乎耗尽了患者的所有生命力。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唐殿成调研发现,患者及家属普遍纠结的问题是,到了疾病终末期明知已无力回天,是选择安宁疗护还是继续治疗?是接受道德压力还是债务压力?这里面存在着观念误区,即选择安宁疗护就是放弃患者。很多选择安宁疗护的患者都抱着“完蛋了”“来这儿就是等死”的消极心态。黄福林说,安宁疗护关注的重点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非最大限度延长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症状的管理其实更为积极,例如缓解疼痛、通便、治疗睡眠障碍、呼吸障碍等。

  老孙在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解决了睡眠的难题,最终和医护人员、志愿者建立了信任。临终前,他想做一个告别仪式,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心愿,使他得以安详地离开……

  法规空白:规范发展亟须专门立法

  生死关头,每个问题都不容含糊,你觉得这么治好,他觉得那么做好,一家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很多,当事者却往往“无权”决定。据了解,在国外,有“生前预嘱”的概念,这是一个人在生前意识清醒的时候,对自己的死亡方式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明确,比如是否插管,是否使用昂贵药物延续生命等,一旦做了“生前预嘱”,包括直系亲属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得干涉。近年来,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持续提出相关立法的提案建议,2022年,深圳通过地方性立法推行“生前预嘱”,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了大胆突破:规定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由此,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

  今年4月的一个中午,记者在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见到了3位志愿者,她们正在同黄福林复盘一上午的服务细节。志愿者负责人裴蕾提到一位患者家属找她商量,该不该把患病的真相告知患者本人。这位家属一直担心家人承受不了打击,不但没有把病情告诉患者本人,也没有告诉患者的老伴儿。此类“隐瞒病情”的事情非常普遍,这也是中国人“乐生讳死”的传统观念。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很多病患无从得知具体病情,进而无法掌握自己的“临终决定权”;也有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感知,却往往会顺着家人的意思“装傻”,和他们共演一场戏,被动放弃“临终决定权”。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会给患者带来遗憾,因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决定自己最后一段人生该怎么过。

  黄福林说,安宁疗护涉及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权,涉及监护人或代理人的医院决定行使权,还涉及医护人员的责任认定和职业规范。目前,我市在这方面的法规还处于空白。在缺乏相关法规遵循的情况下,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的惯常做法是,患者送来之后,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坐在一起开一个会或好几个会,其中有令人疲惫的拉锯战,也有相互理解的“同盟”。“我们可以和患者家属说清楚告知真相的好处,但不能干涉”,黄福林说,如果相关法规能更明确,安宁疗护的发展也会更加规范。

  人才短缺:相关医护面临晋升难

  安宁疗护作为一项新兴的专业性服务,既需要基于生理的医护治疗服务,又需要基于心理和社会的精神照料和人文关怀,需要对口专业医护人员、社工。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国医院科室或专业序列中尚无安宁疗护从业医生,现有的从事安宁疗护的医生面临职称评定和晋级难题,从而造成人才紧缺的局面。

  在我市,此类问题同样突出。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一位以前从事内科医疗的医生,现在就面临职称评定的难题。“职称评定中没有安宁疗护专业,我也想过仍然走内科专业参评,但是病志无法满足专业要求,安宁疗护是非治愈性治疗,不同于临床其他科室。”这位医生十分无奈。

  另一方面,安宁疗护涉及“身心社灵”全方位疗护,目前只对“身”的部分进行医保报销,而心理疏导、心灵照护难以设置收费标准,相关医护人员也得不到相应的工作绩效。在安宁疗护服务领域,患者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治愈率基本为零,这与常态化的医疗考核制度也背道而驰,往往造成从业者很难通过医院的考核体系。这些都导致从事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成就感降低,就算在医疗行业内部,也难以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在采访中,有医护人员苦笑道:干了这一行,一直是在“用爱发电”。

  志愿者方面也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裴蕾认为,理想的状态是每天都有志愿者协同医护工作者一起来完成工作,可以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程服务。但现实的状况是志愿者的队伍人手不够,目前只能做到每周三上午去服务一次。“安宁疗护志愿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耐受力,光有一腔热情不能保持志愿服务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毕竟这种环境,确实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裴蕾说。

  疗护费用:医保已“上路” 呼唤长期护理险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从2021年1月起,我市明确安宁疗护定点机构接收安宁疗护参保患者(癌症终末期)须入住安宁疗护病区,医保统筹基金实行按平均床日费用结算,统筹基金支付时间原则上不超过90天。以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为例,截至2023年8月23日,收治患者1606人,平均住院天数22.18天,人均住院费用约12331元,每日人均费用约556元,医保报销80%。

  唐殿成表示,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安宁疗护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但对于不少有此需求的家庭而言,护工费仍旧是“难担之重”。一般走到安宁疗护这一步,患者家庭已经为治病支出太多,很多家庭难以承受护工费用。据了解,目前浙江、云南等多地推行实施长期护理险,极大减轻了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唐殿成说,安宁疗护的发展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果我市也能探索、落实长期护理险,那么将进一步降低安宁疗护的门槛,惠及更多人。

  发展前景:在进一步探索中持续发展

  去年8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宁疗护需求,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了安宁疗护二病房,开放床位50张,安宁疗护床位达到100张。唐殿成介绍,目前安宁疗护中心的环境仍需改善,患者应该住在有花、有水的地方。黄福林则希望安宁疗护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比如一些患者需要仪式感,如果有更多空间供他们搞家庭聚会和告别仪式,帮助他们完成心愿,则可以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今年4月,我市在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开展4种非恶性疾病安宁疗护医保按床日费用结算试点工作,试点病种为心脏病、终末期肺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卒中或昏迷,再加上之前的肿瘤终末期,共5个试点病种。我市的安宁疗护工作还将在进一步探索中持续发展。

  专家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目前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潜力巨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安宁疗护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安宁疗护事业方兴未艾。唐殿成认为,安宁疗护不仅是一项医学任务,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包括普及安宁疗护知识、普及死亡教育,同时需监督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运营,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权益。

  辣评:送一个人安详地离开和救活一个人同样伟大

  〚万恒〛

  从生到死,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如何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由此可见,安宁疗护是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生命尊严与保证生命质量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的安宁疗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服务供给不足、人力资源紧缺、服务筹资与收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这是因为过度医疗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也与“乐生讳死”的传统文化影响密切相关。要让安宁疗护惠及更多民众,除了要持续加大投入、增设相关病房及床位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供给,在法规方面补短板、填空白,从而规范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

  此外,安宁疗护服务必须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每一项治疗都要充分沟通,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还要投入更多精力。这些成本都没有付费标准,按照传统考评标准也难以体现医护人员所付出的价值。只有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疏通职业晋升渠道,才能摆脱“用爱发电”的现实困境,培养并留住宝贵的人才。

  步入老龄社会,安宁疗护服务应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在人生最后一程,即将离去的人可以分享那些值得留恋的情感,回忆曾经拥有的美好,而活着的人则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重燃生活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送一个人安详地离开,和救活一个人同样伟大。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健康传播角度看“拍CT致癌”

  • 国家卫生健康委:无资质机构不得开展产前筛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