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出生到长大,通常都会经历头痛、肩膀痛、脖子痛、屁股痛、压痛、脚痛、肚子痛、腿痛等疼痛,甚至从头到脚,都可能会经历一遍疼痛。凡是经历过疼痛的人,都会解释疼痛的存在,并急于寻求治疗疼痛的有效方法。医生在从医生涯中,也时常会遇到一些疼痛患者,且患者大多具有较高的疼痛治愈期望值。然而,医生治疗疼痛的方法一般由其对疼痛的理解和患者对疼痛的神经感知所决定。疼痛到底是如何引起的?疼痛有哪些生理机制?在疼痛感知中,神经系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有效避免或缓解疼痛?以下为此作一科普?
1.疼痛是如何发生的?
疼痛本身是比较痛苦的一种感知、感觉,该感觉是对潜在或者真实组织损伤的一种生理反应。一般将疼痛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慢性疼痛、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一般由身体组织损伤所导致,例如,被针扎一下、割伤手指等,都会引发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一般是疼痛或者疾病信号处理系统异常所导致,通常是以往伤害所造成的神经系统问题,或者可能是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带状疱疹、关节炎、糖尿病等所导致。
2.疼痛的生理机制有哪些?
事实上,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该过程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神经元等诸多方面。其中,神经递质指的是神经元细胞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化学物质。人体疼痛信号主要借助神经递质在人体神经元间实现传递。在人体感知到疼痛的情况下,疼痛信号会由神经递质向大脑疼痛中枢传递,该过程如同“小信使”持续地传递信息。
人体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大量神经元通过突触、轴突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一系列神经网络。神经元在疼痛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神经元间的连接与信号传递,会向大脑疼痛中枢传递疼痛信号,此时人体就能够感知到疼痛。在疼痛传递期间,神经系统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感知到疼痛或受伤的情况下,疼痛信号会借助神经系统持续传递,最终到达大脑疼痛中枢,该过程十分复杂,通常涉及不同部位的神经递质、神经元等因素,就如同交通运输系统内部的某位置出现堵塞,很难疏通。大脑与脊髓共同组成神经系统,两者相结合形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则共同构成人体的外周神经系统。也就是说,感觉神经通过人体脊髓将感知周围环境的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而大脑再向运动神经发出数据,帮助人们执行具体的任务。
3.神经系统在疼痛中的识别功能?
如果你的手被羽毛和钉子碰到,那么周围神经内部感觉系统是如何知道所触碰的东西是硬的还是软的呢?感觉神经纤维不同,对外界事物所做出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所形成化学反应也有所差异,由此就决定着该怎么对感觉做出解释。很多神经发出有关轻触的信号,也有其它神经会对深层压力做出一系列反应。一旦人体特殊伤害感受器出现损伤,或者是潜在性伤害,例如,出现较大压痕或者皮肤损伤,伤害感受器就可能会被激活。人体神经信号透过外周神经向脊髓发出信号,继而将信号传送给大脑。
4.脊髓在人体疼痛反应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人体来说,脊髓是非常复杂的一组神经束,该神经束会随时随地将信号传送给人体大脑,脊髓如同一条高速公路,主要用于感知、运动信号。然而,脊髓并不只是充当信息中心,还能够自己做出基本决定,这一系列决定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反射”。人体脊髓背角区扮演着信息枢纽的角色,向大脑传递信号,反射性收回受伤的肢体。大脑无需告知肢体离开,其原因是背角已提前将该信息发布出来。若大脑为身体首席执行官,脊髓则为中层管理人员。
5.大脑在解释疼痛中发挥的作用
虽然脊髓反射会在背角部位出现,疼痛信号依旧会持续至人体大脑。其原因在于,疼痛并不只是简单的反应或者刺激。如果只是单纯的让人们远离危险区域,往往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无论损伤多轻微,人体组织仍旧需要愈合。除此之外,大脑必须弄清楚具体发生的事情,此时疼痛会在大脑中分类,情绪则会与人们受伤的物体相联系。
在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后,会抵达到丘脑,此时丘脑引导疼痛信号到不同区域加以解释,由大脑皮层的若干区域寻找疼痛来源,同时对比该疼痛和其它所熟悉的疼痛。疼痛信号还会从丘脑传输至边缘系统,此为大脑的情感中心,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的疼痛会使人们伤心哭泣?这主要是由边缘系统决定的。人体疼痛感觉会联系以往所遇到的所有感觉,每个感觉均会有一种反应产生,比如,会出现心率加快、可能会出汗等。
6.如何有效缓解与治疗疼痛
出现疼痛后,首先就是要看医生,及时就医是有效治疗疼痛的重要环节。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如今,看马路上的车水马龙,行色匆匆,我们出现疼痛后,往往会选择忍受,认为抗一抗也就过去了,却不知道身体就如同一个机器,如果某种的零件损坏,必须要及时保养,并非带伤前行,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出现潜在事故。现阶段,临床中环节疼痛的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是主要的疼痛治疗方式,具体包括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及镇痛药等,以上药物均有助于减轻疼痛感,然而,也会影响到人体的胃肠道,导致一系列胃肠道不良反应。
物理治疗主要为针灸、按摩、理疗及热敷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诸多疼痛症状。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比较严重、恶性的疼痛,例如,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三叉神经痛等。如果是晚期无法处理的癌痛,应选择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神经损毁等方法,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很多替代治疗方式也备受大众关注,例如,心理治疗中的音乐疗法、冥想等,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简单,但仍旧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接受治疗。
很多患者会有药物副作用的担忧而拒绝吃药,或者担心手术会出现后遗症,所以不接受手术。此为生活态度问题,只有找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这是在生活实践中被证实的结论。到院就医就应该相信医生,在缓解疼痛领域,医生是比较专业的,能够在有效控制并发症基础上,有效缓解疼痛。对有痛感的患者来说,关键就在于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7.预防疼痛的生活技巧
以下方法与技巧,能有效帮助我们预防疼痛: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常言道,运动是预防疼痛最好的解药,千万别把自己的身体养成生锈的机器,有效的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使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重视营养均衡。健康饮食是预防疼痛的关键,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甜食、垃圾食品等。
严禁喝酒、抽烟。喝酒、吸烟会导致疼痛加重,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保持健康的体重。过轻或者过重都有引发身体失衡的可能性,会提升疼痛发生率。
保持身心放松。研究发现,压力是引发身体疼痛的重要原因,采用按摩、冥想等方式,有效缓解压力,有助于减轻疼痛。
确保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使身体得以恢复的有效方式,确保睡眠充足,有助于减轻疼痛,继而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
纠正错误的生活姿势。不良姿势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疼痛。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要保证姿势正确,以预防疼痛。
忍受疼痛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疼痛难忍时,会让人感到绝望,甚至会产生自杀倾向。然而,经过适当诊疗,很多慢性疼痛会根据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尽管当前缺乏一刀切的疼痛治疗方法,也有很多方法确实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和医生合作,寻求最佳疼痛治疗方案,做出健康、明智的选择,由此才能使社会发展和进步。总之,作为让人非常不舒服的一种感觉,疼痛需要以健康生活方式和正规防治技巧干预,以有效减少疼痛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由此才有助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周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