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医学语言之路,为国际医学交流架设桥梁
首页> > 正文

探索医学语言之路,为国际医学交流架设桥梁

来源:咸宁新闻网2023-06-30 18:22

  在全球医学研究领域,术语的作用一直都不可小觑。自医学诞生以来,医学术语一直是医学界人士以及社会大众了解医学以及健康问题的桥梁。能否引领医学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正确地理解以及准确地使用医学术语关乎医学研究、医学教育以及公众健康福祉。而作为我国医学语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方翔便是搭建该重要桥梁的关键人物。与此同时,他也是首位对英语、俄语、汉语这三种完全不同语族语言的(distant languages) 医学术语和疾病名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研究的行业专家。从业至今,无论是在医学语言研究,还是相关成果研发中,他都在推动本领域发展中贡献着个人的卓越才能。

探索医学语言之路,为国际医学交流架设桥梁

(方翔,我国杰出的对比医学术语研究专家)

  全球医学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科技和研究方法不断出现,如基因编辑、免疫疗法、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等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研究、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然而,随着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语言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这使得跨语种、跨文化的医学研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比医学语言研究成为了推动国际医学交流的关键。对此,早在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攻读对比语言学博士学位时,方翔便对医学语言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医学语言领域里不断深耕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作一篇篇学术论文。自2017年起,方翔先后出版了《Patterns of disease nominations in languages of different types》(《不同语言疾病名的称名模式研究》)、《Nomination of mental illnesses in languages of different types》《不同语言精神疾病的称名》)和《General diseases-different names》(《一般疾病名的不同称名方法》等学术著作。这些论著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语言中的疾病名的称名模式及称名方法,为医学研究人员理解和比对不同类型的语言中疾病名的词源、形态以及在表述医学概念上的差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采访中,方翔表示,针对医学术语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述复杂的医学知识和信息,也可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医学研究、教育和服务中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对此,除了深耕于医学语言的理论研究,为医学语言学领域做出瞩目的学术成就,方翔也在医学语言技术应用研发中充分发挥着个人的卓越才能。自 2021 年起,他便倾力开发出多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具和系统,如“基于语义网络的多语种医学术语对照表”“基于语料库的医学术语多语种对照研究工具”“基于知识图谱的医学术语关联系统 V1.0”和“基于混合模型的智能医学术语翻译辅助系统V1.0”。这些创新工具和系统一被应用到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便大大推动了医学领域的跨语种交流与合作。

  方翔博士的“基于语义网络的多语种医学术语对照表”帮助医学工作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述复杂的医学知识和信息,使医疗服务机构在面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时能够提供更加高效、专业和优质的服务。促使不同语言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中更加有效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方翔创新研发的“基于知识图谱的医学术语关联系统 V1.0”也为医学研究人员开发和改进医学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如自动化医学翻译系统、医学信息检索系统、疾病预测模型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该系统自投入医疗市场使用以来,便在提升医学研究效率,促进跨学科交流和推动医学教育创新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对此,方翔详细介绍道,“‘基于知识图谱的医学术语关联系统 V1.0’通过构建系统的知识图谱,能够让医学研究人员、医疗服务人员以及医学教育工作者明确医学术语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加精准地理解复杂的医学术语,并且能够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分类、症状和治疗方法之间的关联。”

  医学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医学工作者和研究者们需要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进行交流。进行医学术语对比研究,找出不同语言中医学术语之间的对应关系,便是促进实现跨语种、跨文化的医学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杰出的医学语言研究者,方翔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领先的研究成果,如同巧匠般打造出一座精妙的语言桥梁,从而为连接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促进国际间医学交流与医疗合作,尽己所能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这一伟大事业添砖加瓦。方翔表示,他将持续对医学语言领域进行深入地研究,以严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致力于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医学术语,从而促进全世界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通过医学这一现代社会备受瞩目的重要平台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文/梁慧友)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医务工作者将实行驾照式记分

  • 国家药监局:10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