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血压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多因素、多系统的疾病暨全身性疾病,受到包括遗传、年龄、体重、饮食、心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6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可达30%~40%,也称为“隐蔽杀手”。血压升高对血管和多个器官的损害风险增加,更容易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冠心病、心衰竭、脑中风和肾脏损害等。
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 谢博洽博士
正常血压是指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这种情况不需要使用药物控制。收缩压≥130mmHg但<139 mmHg或舒张压≥80 mmHg但<90 mmHg被称为高血压前期,这时的病人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以延缓和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分级是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的分级管理,中国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级,收缩压在140-159 mmHg或舒张压在90-99 mmHg之间是一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 mmHg或舒张压在100-109 mmHg之间是二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60 mmHg或舒张压超过100 mmHg之间是三级高血压。
此外,高血压的分层主要分为四层:低危、中危、高危以及很高危。其中,低危是指一级高血压的患者,没有任何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史,属于低危;中危是指二级高血压的患者出现1-2个危险因素,或者一些靶器官损害等;而高危和很高危则是指出现了多种高血压相关病史或者靶器官严重损害的情况。
因此,及时发现高血压前期的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是避免高血压的发生和控制高血压的前卫预防的重要方略。同时,对高血压的分级和分层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掌握高血压进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18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总人数约高达3亿人,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呈现年轻化和多发化的趋势,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对于55岁---65岁,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一生中罹患高血压的几率是90%以上。
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机会是正常血压的4倍,高血压病人心衰的机会是正常血压人群的6倍。这对我国人群公共卫生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负担。而正常高值血压以及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连续的左室功能损害的风险是血压正常人群的约3倍。
中国高血压的达标控制率并不理想。虽然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规范已经制定,但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依然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并存在区域(南北等)差异。根据《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CHINA STATUS)》的数据,2014年全国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52%,控制率为33%(美国为54%),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此外,高血压患者中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未达到降压目标(平均血压至少<130/80 mmHg)。因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规范合理用药,是预防和控制我国高血压人群的必由之路。
血压是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血压变化,其中包括季节变化。相关研究发现,季节变化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显著影响。
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患的血压,在秋冬季节偏高,在春夏季节则偏低。血压波动的原因可能与季节变化引起的血管和植物神经的变化相关。例如,冬季气温下降可能会导致体表温度下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而夏季气温上升则可能导致人体出汗增多,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引起血容量减少,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压降低和血压的过度波动。
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 mmHg。因此,春夏之交的时序,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血压监测
血压是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春夏之交时序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波动,血压波动对血管的损伤意义更大,可以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引发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多器官受损等,所以应定期监测血压的情况。
尤其是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和平均血压,观察其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等不良血压变异,以便及时就诊专科医生调整血压用药。
二. 饮食调整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夏季出汗多、口渴,容易导致高盐饮食。摄入高盐食物后引发的高血压——即盐敏感性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约有20-40%,而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者高达60%。为了防止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建议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大约相当于一茶匙的量。
高血压患者应该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钾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西红柿、香蕉、橙子等,提高人体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取,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和避免饮食导致的高血压和血压波动。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有助于降低体重,维持血压正常。
三. 合理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血管健康,尽管早起运动可以增高血压,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氧运动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医学研究,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慢骑自行车、有氧瑜伽等)可以降低血压5~8 mmHg,而抗阻运动(阻力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则可以降低血压3~5 mmHg。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肌肉更具容量作用,从而更轻松地满足全身血液供应的有效需求,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和阻力运动为辅(约7:3),如步行、慢跑、慢骑自行车、游泳、慢节奏的交谊舞和体操训练等,而无氧运动(如力量运动、快速跑等)会导致血压快速大幅度升高,对高血压病患者有一定的危险。另外,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也是影响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的重要因素,一般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累30分钟的运动为佳。
总的来说,规律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对高血压患者都有着重要的辅助降压作用。另外,春夏之交气温高,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在温差大和或高温环境下的长时程运动,以避免引起中暑。建议在早晚温度较低(适宜)的时候进行运动。
四. 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持充足的有效睡眠:每晚睡眠时间应控制在6小时以上,要保证高质量睡眠(如,重度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的病人应尽早救治,此类病人有效睡眠时间<4小时。)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
2.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减少血管收缩,晚近发现,吸烟的舌下的尼古丁和有害物的快速吸收可以对血管的直接损害,饮酒主要是由于酒精对植物神经和血管收缩的影响,造成血压波动。戒烟限酒有利于血压的良好控制。
3.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过度兴奋、紧张等情绪波动,心态和心理平和,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历练心平气和的身心状态,有利于保持助血压的相对稳定和合理的波动,以减少高血压和血压不合理波动导致的血管损害。
五. 合理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那么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应该开始服用降压药物呢?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当收缩压持续高于140 mmHg或舒张压高于90 mmHg时,医生可能会建议除生活方式调整以外始降压药物治疗。然而,这些阈值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和其他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讲,若您的平均血压暨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血压(130/80 mmHg)的20/10 mmHg幅度,就应该合理的药物治疗了,当然以下情况应认真对待。
1. 若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或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或糖尿病),收缩压在140~159 mmHg,舒张压在90~99 mmHg,可视为轻度高血压。这类患者通常首先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减肥和戒烟等。若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3-6个月)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无法达到正常(130/80 mmHg以下)或理想(120/80 mmHg以下)范围,医生会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2. 若患者存在其他高血压相关疾病或合并症,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0 mmHg,医生可能会建议早期开始药物治疗,并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辅助。
3. 如果患者的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100 mmHg,医生通常会立即采用药物治疗(至少2种药物以上的治疗模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初次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单药治疗未能有效降低血压至目标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联用2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此外,对于患者的收缩压较高(如≥160 mmHg柱)或存在其他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在开始治疗时直接选择2种降压药物。对于已经在接受单药治疗的患者,如果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仍然无法达到目标范围,医生会建议增加1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联用2种(或以上)降压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使血压达标,从而更好的降低心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是慢性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的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进行科学管理,在春夏之交的时序需要注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辰。
特别是在,未来夏季的高温天气中,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和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叠加,更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用药次数。更应使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严格遵循医嘱按需服药,患者切记不可随意自主停药或减量等。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规范合理用药,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抓手。此外,季节变化也会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显著影响,春夏之交时序,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血压监测、饮食调整、合理运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相关并发疾病的风险,减轻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