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亲眼目睹了一场意外后,他决定做一名医生
1995年,17岁的黄宝宇还是一名中学生,整日投身于繁忙的学业中,对未来怀着憧憬和迷茫。夏日的一天,在黄宝宇亲眼目睹了一场儿童溺水死亡的悲剧后,他决定将来做一名医生。黄宝宇医生回忆道:“我记得那天天气很热,很多小孩子在河里游泳。我恰巧在离边不远的一家医院就诊,在急诊科,我目睹了一个男孩因为溺水被来急救,经历了按压、输氧、电击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后,男孩的心跳逐渐消失,不幸离世的过程。男孩的父母在一旁撕心裂肺绝望痛哭的场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从那时起,黄宝宇励志做一名医生,渴望自己将来有救死扶伤的能力,为病人减轻病痛,两年后,黄宝宇成功考取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开启了他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眼科手术是一场针尖上的舞蹈
黄宝宇医生给眼外科医生一个形象地比喻:“如果把外科医生比喻成舞蹈家,那么每一场手术都是在刀尖和针尖上的表演,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不能重来。”就眼科手术而言,由于手术操作空间小,因此比其他手术更难。例如,手术的开放式切口约2.2毫米,工作空间约3-4平方毫米,使用的缝合线比头发丝还细,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日后的光明,没有补救的机会。即使是人群中高度普及的白内障、近视治疗等人工晶状体移植手术,也不能大意。黄医生坦言:“尽管我已经做了二十余年的眼科手术,但是我依然保留着第一次拿起手术刀时的敬畏之心。每一台手术,无论大小,我都会在有把握时才会接诊,全程慎之又慎,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失误。”
不轻易拒诊疑难杂症
自2002年7月从医学院毕业后,黄宝宇医生一直从事眼科接诊工作,经黄医生诊治的病人逾万人。黄医生每年完成超过500台手术。平均每天完成2-3台。2015年,黄医生晋升副主任医生后,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专门负责眼科手术中的疑难杂症。黄医生说:“相比健康患者,在有基础病和慢性病的病人身上即使实施白内障这样的基础眼科手术的风险也较大,一些小型医院和年轻医生尝尝因为缺乏相关经验而拒诊这类病例。而长达20年的实操经验让我不轻易对这些病人说不。”
随着处理疑难病症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黄宝宇医生越来越擅长复杂性白内障诊治,逐渐成为医院中接诊复杂性白内障病例的“扛把子”。2016年,黄医生接诊了一位兼患高血压、颈动脉瘤和白内障的曹先生。由于手术难度大,曹先生来黄医生处就诊前,已经被5家医院拒诊。无法得到顺利治疗使曹先生产生了明显的躁郁情绪,而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病情。黄医生则仔细分析了曹先生的病例,将手术的重点放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上,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手术方案。术前和术后通过控制用药的计量来稳定患者的眼压,避免出现白内障手术后眼压过高这一并发症的出现。经过黄医生的诊治,曹先生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视野清晰后,曹先生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最终颈动脉瘤也得到了有效的医治。
黄医生告诉记者,复杂性白内障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是对眼科医生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和经验的一次综合考验。“据统计,目前中国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这些老年患者普遍患有基础病,手术难度较大。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这部分患者在全部患者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大。”因此不断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对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尤为重要。
黄宝宇简介:
黄宝宇,复杂性白内障领域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攻读眼科硕士研究生。2010年7月毕业后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