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小 防治兼重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小 防治兼重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来源:文汇报2023-03-10 09:48

  世界上最澄澈的,莫过于孩子们的双眼。

  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提交了《关于互联网时代更应与时俱进防治兼重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的建议》。

  医学院院长,缘何如此关心青少年用眼健康?

  这背后,既有大环境下不利诱因增多,又牵涉到方方面面。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已不只是家庭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该建议甫一提出,立刻得到不少代表委员们的附议。讨论中,大家建议: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必须形成体系,从建设屈光“一人一档”动态监测、诊疗控制近视发展到确保户外运动时长,卫生、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应深度融合、夯实各自责任。大家期待,随着各项研究推进,近视防控能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学生体质等考核中,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未来。

  重治轻防,导致错过“干预窗口期”

  互联网深度普及的当下,儿童青少年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小。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2名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1人患有近视。

  这为青少年眼健康的防治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提前干预,或许未来再也找不到拥有‘飞行员视力’的年轻人了。”

  范先群认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已十分紧迫,需要正视。

  医者仁心,身披白大褂三十余载的范先群用行动说话。去年,他率领团队先后辗转上海、山东、天津、辽宁和广东5个省市的城市和乡村,针对近5万名家长、学生和教师开展了一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现状的抽样调查。

  团队剖析,眼健康问题的诱因很多,包括用眼负荷大、缺乏户外活动、睡眠不足、不良用眼习惯等。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网课等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为青少年视力健康埋下隐患。

  调查数据显示,60%的高中生每天课后的长时间用眼达2小时以上,近30%的小学生和初中生、50%的高中生每天课后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时间超1小时。

  近距离用眼过度积蓄的眼疲劳,加剧了儿童青少年眼问题的高发。重治轻防等观念的存在,更令不少青少年错过了防治的窗口期,致使病程发展不可逆。调研中,87%的受访家长表示,只有在发现孩子视力异常时才会去眼科检查。

  打破数据烟囱,加速动态眼健康监测

  近视的防护关卡需要前移,各地纷纷探索将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不少基层医疗工作者从实践出发反馈,眼健康管理仍受制于资源、数据两大瓶颈。

  从资源端来看,各地条件有所不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学校存在检查设备不足、老化落后、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客观因素绊住了就诊脚步,阻碍了近视防控进度。

  再看数据端,近年来,各地陆续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载体建设提速,但利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学校、医院、疾控等机构间的数据烟囱尚未打通。“以屈光筛查数据为例,大多平台止步于建档,一次收集了事。”范先群坦言,由于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医疗数据不好用、不管用,后续转诊与复诊、评估与风险分析等无从谈起。

  在他看来,推进行政管理部门的深度协作,用好数据、管住数据是当务之急。他建议,加快推动地方屈光筛查,加快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定期监测分析学生视觉健康情况,及时预警。同时,科学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包括统一屈光发育档案的检查仪器、眼部检查参数、数据记录标准等,并借由技术手段实现个人信息脱敏,让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档案共享、数据互通、动态更新。

  增加户外运动时长,增设专项训练

  对于预防近视,多位代表委员谈及“堵不如疏”,还专门指出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对于保持眼健康的重要性。

  有代表对云南省一所“零近视”小学印象深刻。在这所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学校,孩子们要遵守一条特别的校规——每天确保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

  “保护孩子们的眼健康,不妨考虑推动射击射箭类体育项目进校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解释,这类运动项目本身对于场地没有太多条件限制,十分适合学校户外运动空间资源有限的城市。同时,射箭射击类活动本身也有利于保护视力。举枪时,运动员需多次瞄准、追靶,眼球焦距始终处于活动调整状态,更好地锻炼眼球、增强调节能力。

  陶璐娜曾遇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资深眼科专家,这位长者自创分享了一套“亮睛操”。这套训练有助于调节双眼灵敏度,预防近视。“事实上,这套眼部训练操与射击射箭的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陶璐娜建议,引入激光训练仪作为体育教育器材,并设置射击普及课、社团课、安全教育课等,既保护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也为该项运动储备后备力量。(记者 王嘉旖)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孤独症特教教师如何强化职业角色

  • 丰富临床选择 促进合理用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