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更安全!更健康!让“银发族”过上智慧养老生活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更安全!更健康!让“银发族”过上智慧养老生活

来源:科技日报2023-03-10 10:00

  【民生话题】

  主 持 人:实习记者 苏菁菁

  对话嘉宾:杨剑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

  刘庆峰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

  李楠楠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南通市长青乐龄老年护理院

  护理人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化、智能化、物联化的智慧养老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应该如何让广大老年群体通过智慧养老,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听听人大代表怎么说。

  我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前沿技术与智能设备将在养老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养老”正在成为新热词。

  那么,应该如何推动“银发族”过上智慧养老生活?让我们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的观点。

  人工智能让养老服务多样化

  网友@彬彬:人工智能如何帮助老年人,让养老服务更加“聪明”?

  刘庆峰代表:从智能手表到智能助听器,从家政护理机器人到未来的陪伴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整合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将针对老年人的日常主动关怀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医疗服务,让医养结合更完善。而基于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的智能语音交互终端,能为老人提供全天候的谈心交流、视频聊天、节日问候、戏曲娱乐等情感陪护。此外,要让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养老服务更“聪明”,还需要相关企业与单位深入调研,精准抓住老人需求。

  今年两会上我提出建议,支持科技适老的软硬件一体化研究,通过智能化主动关怀和家庭终端硬件等产品的开发应用,形成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兜底服务体系,关怀并保障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安全。我还建议将科技适老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李楠楠代表:一方面,智慧养老产品应当“无感化”,也就是在不打扰老人、不需要老人主动操作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采集,建立老人的行为模型。这种“无感化”的实现,需要人工智能的帮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让养老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有广阔的前景与应用,但人力服务也必不可少。我举个例子,感应报警器在检测到老人跌倒后,应该有跟进服务,例如通知家属或指派具备资质的照护师、医生上门救助。一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也需要有照护师、护理员来帮助老人实现。

  做好智能产品的适老化设计

  网友@刘先生:面对智能设备,很多老人出现了不会用、不愿用、不能用的难题。那么,智能设备应当如何服务老年人,做好适老化设计?

  刘庆峰代表:我认为,应该从需求侧和管理侧的实际出发,探索智能设备的适老化。针对需求侧,可以从安全守护、健康关怀、便捷生活、物资保障、情感关爱等服务方向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例如,可以在家庭电视终端上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咨询与医院挂号等服务。

  针对管理侧,要让关爱老人的服务管理更精细、应急闭环处置更完善、综合服务更优质。例如,运用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每日定时拨打老人电话,有助于及时了解老人的动态和需求,提供关怀和健康检测。一旦出现异常可以及时通知,避免意外的发生。

  李楠楠代表:智能产品在进行适老化设计时,应深入调研老人需求,从老人的角度出发设计产品。具体来说,我想举三个例子。

  首先是电视的适老化。可以尝试对电视进行更多适老化的设计,例如,简化电视的操作流程、让老人可以通过电视与亲人视频、通过电视定制家政护理服务等,让电视成为“大一号”的手机。

  其次是智能家居的适老化。感应灯、语音控制窗帘、语音机器人等,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与老人的生活品质。但在实际使用中,老人的普通话可能不太好、语速比较慢,这样可能导致智能设备无法识别相关语音。所以,智能家居设备应深入老人群体进行调研,进一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度,以此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

  最后是智能手机的适老化。我认为,适合老年人的手机应当具备老人机界面的简洁、干净,并保留按键的设计,同时还需要具备智能手机中常用的应用程序,最好能提供“老人常用应用程序一键下载”的功能。

  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网友@晨曦:我国老年人口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重。未来,应如何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杨剑宇代表:智慧养老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

  通过广泛调研与深入实践,我认为,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建设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不足,数字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智慧养老产业培育有待加强。

  我建议,要强化产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通过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丰富智慧养老产品的种类,提升产品的智慧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支持推出更多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老年智能终端产品和应用。

  同时,也要强化技术赋能,提升智慧养老场景化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放大技术赋能优势,支持拓展智慧养老院、智慧居家养老、智慧助老餐厅等养老场景,建立健全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进一步放大数据赋能优势,提升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等数据的分析能力。

  此外,还要优化产业环境,做大做强现代化养老服务产业。要加大智慧养老产业投入,积极扶持智慧养老领域创新创业,完善养老行业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孤独症特教教师如何强化职业角色

  • 丰富临床选择 促进合理用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