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还未被大众所熟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2012年成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是医院独立的一级行政管理部门。
本期光明网记者走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跟随中心目前唯一一名医务社工探访她的一天。希望公众能够了解医务社工这项工作的专业性和必要性,提升公众对于年轻社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并呼吁社会各界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健康工作,开展人文关怀和提供社会支持,共同建设良好医患关系。
【本期嘉宾】朱碧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医务社工
2022年7月6日早上7点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的医护团队,准时开始交班和查房。穿梭在这片如同彩色森林般的病房中,随同医生们一起,忙碌紧张地面向每一位患儿进行问询记录的小姑娘,就是朱碧琳。
1998年出生的朱碧琳,2021年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课程,毕业后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这是她的第一份社工工作。2022年3月4日,作为中心目前唯一一名医务社工,朱碧琳走上了自己这份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岗位。
“我研究生时期就是读的是社工,一毕业的时候也是直接就找的社工相关的工作。很多的课程包括它的一些核心理念都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现在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做社工的也是要慢慢的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积累,也才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可能也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魅力吧。”
朱碧琳每周的工作,首先从跟随中心医护团队进行查房开始。在查房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患儿、和家长的沟通,就可以初步观察留心到每个住院家庭的基本情况、病情程度、孩子性格等信息。随后,朱碧琳会再详细翻阅每位孩子的病例,进行系统梳理记录,做到对每个孩子的医疗过程都心中有数,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对应的个体化服务帮助工作。
“这么长的住院时间住下来,这个小朋友的心态上面肯定是会有一些变化的,我就是要去思考我怎么样能够帮助到他们。因为社工每一次工作都是要通过沟通去跟人建立这种信任关系。”朱碧琳说,“不管你和小朋友们做什么,一定要用很真诚的状态去投入。对小朋友来说,付出真心,他一定会和你亲近的,每一个孩子背后都不只是爸爸妈妈,是一个大家庭的,真诚也会让家长的心情相对的会能够放松一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组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首个具有独立病房的儿童神经外科,是新中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0-19岁儿童脑肿瘤等儿童神经外科疾病的新增患者病例达到5万多,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儿童神经外科是难度最高、风险最大、致死致残率也最高的一个学科,在这里奋战的医务团队们,除了要求手术操作精益求精外,也承受着比其他外科更大的压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中心主任曾高教授介绍,“医务社工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孩子背后都不只是爸爸妈妈,是一个大家庭。医护人员需要让家长能够理解到专业的判断,让家长能够去听明白孩子是什么病,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打算怎么做,要给他们解释清楚,还要尽量去安抚他们这种焦虑的情绪。同时医务社工可以陪伴患儿,能够缓解他们内心对于疾病的恐惧。”
在儿童神外这样的中心做医务社工,所服务的都是疾病较为严重的患儿,以及他们的家庭。在这里,每一位患儿背后都是一个受到沉重打击的家庭。这对刚踏出校园,社会经验不丰富,甚至自己也尚未完全摆脱学生青涩稚气的朱碧琳来说,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彷徨和纠结。
“刚来的时候会有不自信,就会想我能把我这个工作做好吗?我们怎么样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一些价值?质疑我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样可以去解决问题?我想看到这个成效,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我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朱碧琳说,刚来的每天都会被这些思考束缚。后来,碧琳通过每一天的实际工作,一步一步反思自己,从框架中跳出来,全身心放松的投入到工作中。她说:“很多人用成果去进行评判工作,但如果定义我们的专业性的话,我希望不要去用成果判断。医务社工的工作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挖掘患者自身上的一些潜能,今后在没有社工的介入的情况下,患者也可以去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聊起自己服务过的每一位出院孩子,朱碧琳说,很想念她们,但却希望在这里永远不再见到她们。每一位患儿在出院时,都会在病房走廊墙上写下自己的小小心愿。一行行稚嫩字迹、一幅幅笑脸图画,还有曾高教授和医护团队的素描画像,这些动人表达,在这片彩色森林般的儿童病房中,真切自然地流露出生命的顽强和成长的信仰。
“情绪能量其实也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做社工其实更多的是引导人们意识上的一些重视或者改变。对于患儿们来说,治病的经历就是看一看从中能够收获些什么,好的事情有收获,不好的事情也有收获,但是能够有收获就是好事情。真诚会带给一个人比较大的能量。和小朋友的相处,是能够完全的以真实,真诚的状态去面对的。能够感受到的服务对象给予的很多善意,当面对生活的时候,就会更有一些坚持的底气。”朱碧琳说。
出品单位
光明网卫生频道
特别鸣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爱佑慈善基金会
监制 高赛
制片 李丹
记者 李丹
编导 郝梦晗
摄像 逯成业 孙鹏宇
剪辑 逯成业
配音 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