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心抗“帕” 点亮未来
首页> > 正文

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心抗“帕” 点亮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2-04-12 18:07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

  2022年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由灵北中国支持的“齐心抗帕,点亮未来”两场线上科普直播活动顺利举办。

  认识帕金森病:65岁以上患病率1.7%,80岁以上超4%

  帕金森病病因复杂,多认为是老化、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南》指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进一步增加,80岁以上超过4%。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10%~15%发病年龄低于40或50岁,成为早发帕金森病,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关联更大,不容忽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从其症状表现入手去认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抖”“慢”“僵”。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患者在安静放松状态下肢体出现节律性抖动,在活动后抖动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慢,通常是指患者在做快速重复动作(如刷牙、打鸡蛋等)时出现速度变慢、幅度减小、有停顿;僵,即指肢体僵硬,医师查体中会发现患者肢体的肌张力增高。

  除三大典型症状外,帕金森患者往往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如面部表现,面具脸;步态异常,如行走时抬脚幅度低,脚尖抬不起来;姿势平衡问题,如驼背或脊柱侧弯,易跌倒。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万志荣教授则强调,专科医师还需要关注患者有无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减退、快动眼睡眠期睡眠行为障碍(与梦境相关的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

  帕金森病诊疗:只有不到1/3的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人数约310万,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第一大国”,而在这之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帕金森病患者得到了确诊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尚未被确诊或接受系统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就医情况并不乐观。”万志荣教授在2015年度对逾500位患者的调查显示,近一半患者是在患病一年后才得到临床确诊,早期的漏诊和误诊现象并不少见。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疾病早期,规范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带来症状的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虽然目前尚无药物能明确地延缓疾病进展。但某些药物已经显示了一定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因而可以早期使用。

  帕金森病药物大约分为6大类10余种,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显示出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也有一些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对症状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治疗效果会出现不稳定。在此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如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满足生活功能的需要,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此外,仍有很多有价值的治疗方式。”毛薇教授补充说,如良好运动习惯有助于延缓症状进展,贯穿全程的康复治疗手段也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力补充。

  帕金森病防治:全程管理是关键

  鉴于帕金森病不可治愈,治疗方案只能延缓及控制症状的特点,不同阶段应采取动态变化措施,这在《指南》上也被强调,即实施全程管理。

  患者最好选定信得过的医生,定期复诊,长期随访,以便主管医生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目前,由于疫情影响、异地就医、挂号难、患者及家属认识不到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等问题,能做到全程管理的患者比例并不高。随着互联网远程医疗模式的出现和推广,帕金森病患者全程管理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未来必将让越来越多帕金森患者从中获益。

  目前,国内疫情仍旧复杂严峻。在疫情期间,帕金森患者居家时应当注意病程记录、居家护理、康复运动等内容。此外,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否接种新冠疫苗?万志荣教授表示,患者首先应当了解自身有无过敏体质,警惕接种疫苗造成过敏。其次,对于病情严重者,不建议接种,其风险性较高!

  世界帕金森病日:齐心抗帕,点亮未来

  在倡导全程管理的过程中,专家们特别提到了“齐心抗帕,点亮未来”这一主题的意义。在毛薇教授看来,“齐心抗帕”实质上是指医患共同参与的帕金森病全程管理,它不是一个人的道路,需要多方面力量参与其中。从医生角度而言,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个科室,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才能给帕金森病患者带来长远的获益。而在万志荣教授看来,“点亮未来”是齐心抗“帕”的结果。做好了全程管理,患者的未来就能在掌握之中。同时,办法总比困难多,帕金森患者不可因为疾病无法治愈就听之任之,科技进步会带来更多治疗方式的更新,治疗应满怀期望。

  作为一种高致残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帕金森病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导致的社会负担也日益严重。“齐心抗帕,点亮未来”,灵北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发现和开发脑部疾病创新治疗方案的全球制药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包含帕金森病患者在内的脑病患者恢复脑部健康,持续为众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关爱,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警惕!“保健品”诈骗盯上老年人

  • “预住院”试点彰显医改温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