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睡眠是生命的基本保障,但很多人却长期睡不好,饱受睡眠障碍的“纠缠”。
研究证实,睡眠不好会影响健康,长期睡眠不足还可能产生致命影响,因此亟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科学之道助力良好睡眠,共同打造健康身心,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和北京医师协会精神科专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 2022世界睡眠日主题高峰论坛”日前举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担任大会主席。
据了解,论坛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王玉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郭蓉娟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执行所长时杰教授和京东健康数字医疗总经理王东媛作为大会讲者,围绕“良好睡眠·健康同行”这一主题,从基础研究、临床诊疗与科普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深层次探讨与交流,以专业之声传播健康睡眠之道,助力提升全民身心健康水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表示,睡眠是生命健康之本,唤醒全民对睡眠的认知和重视,刻不容缓。期待通过广大专家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不断推进睡眠医学的发展,积极传递科学睡眠的价值,为广大睡眠障碍者创建更健康美好的生活理念。
王玉平教授发表了“睡眠与脑健康”主题的演讲,深刻分析了失眠病理生理机制与失眠精神障碍共病,他指出,神经疾病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强调了睡眠在脑保护中的作用。脑刺激调控是失眠-精神障碍共病重要的调控治疗手段。
郭蓉娟教授表示,中医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可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睡眠疾病的理论。她指出,形神并调互动疗法是形神并调防治失眠的重要策略。针对维持因素加诱因,应该解决对错误的信念行为及恐惧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易感因素加失眠症状,应该辨证论治,平衡阴阳,调节体质。
“睡眠是人类正常认知活动必要的保障。”时杰教授在发言中表示,睡眠有存储、巩固记忆和清除脑内代谢废物的作用。健康的睡眠方式或合理的睡眠调控,对认知功能具有促进和增强的作用,而睡眠不足或睡眠剥夺则可对认知功能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还可能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疾病相关。通过研究和了解睡眠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潜在机制,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脑功能调控来科学地优化睡眠,保障身心健康。
王东媛则阐述了联结生态与串联产业链的必然趋势与关键性。她指出,疫情暴露短板,医疗体系面临数智化再升级,最终实现自身发展,推动医学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健康服务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为了实现准确、专业、科学、有趣的传播睡眠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会上启动了“阳光生活·健康睡眠”科普短视频大赛。期待通过这种科学有趣的互动方式来提高公众对于良好睡眠和健康心理的认知,提升公众诊疗意识和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实现阳光生活,健康人生。(殷石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