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与庞大的糖尿病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糖尿病治疗现状堪忧。糖尿病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却很高,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处于“放养”阶段。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邹大进教授表示,中国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还处于上升阶段,我们期盼着拐点的出现。当前针对糖尿病的用药要做到追溯病源,针对病因合理用药,并且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开展疾病管理。
邹大进教授
部分糖尿病患者用药负担过重
邹大进教授认为,糖尿病发病原因大致可分四类:第一是由超重、肥胖引起;第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第三是由于肠促胰素分泌障碍;第四是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60%-7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由肠促胰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混合因素引起,医生要针对病因从源头管理,才能产生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针对高血糖源头开展个体化的用药治疗管理至关重要。临床要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方便的治疗策略,提高他们的用药规范性和依从性。”邹大进教授表示,“我在临床看到很多患者一天要服用多种降糖药,有的老年人还患有其他老年疾病,更是大把大把服药,过高的用药频率让患者身心俱疲,甚至产生用药抵制情绪。所以医生要特别重视慢病患者的用药感受,针对病因精准用药,在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
针对病因进行用药,固定复方优化治疗
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单药治疗难以满足血糖达标需求,必须启用联合治疗。多项研究证据表明,复方制剂降糖药物具有强效、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依从性高、性价比高等优势,这些优势也是未来糖尿病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
邹大进教授表示,目前固定复方制剂在国际上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二甲双胍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复方口服降糖药物,其具备以下优势:第一,二甲双胍和DPP-4抑制剂在机制上有互补并协同增效的作用;第二,两类药物之间的影响较小,低血糖发生概率低,具备稳定体重,保护心血管安全等优势,适合人群广泛,且适宜长期服用。第三,固定复方制剂比自由联合用药更加方便,能明显减少患者用药频次,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和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指南中,都提倡了固定复方制剂治疗,也明确了其具备便捷服用以及药物经济学方面的优势。
邹大进教授进一步解释,如果以二甲双胍和DPP-4抑制剂的固定复方制剂作为基础药物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依然不好,则需要区分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若患者胰岛功能不好,需要在此基础上给予基础胰岛素针剂。第二,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再给予胰岛素增敏剂。第三,如果患者本身合并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功能减退或者心衰风险,建议联合SGLT-2抑制剂进行治疗。
邹大进教授表示:“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要简化用药方案,切忌简单随意堆砌药物进行治疗,让更多医生认可固定复方制剂带来的临床获益,并且对于患者生活方式的管理教育要有足够的重视。”
呼吁将固定复方制剂纳入《国家基药目录》
固定复方制剂在其他慢病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比如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已有相应药品进入《国家基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但糖尿病领域还没有固定复方制剂进入《目录》。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必然趋势,我们期盼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同样能有固定复方制剂进入《目录》,进一步推动我国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糖尿病患者获益。”邹大进教授提出展望。
另外,邹大进教授补充建议,如果患者在当地医院可选择的药物有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专业医生建议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固定复方制剂治疗药物,取代较陈旧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遇到居家隔离的情况,居家期间也要注意运动和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范用药,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