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多年来坚持走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尤其是近年来,学院针对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围绕国家医药发展战略,充分融入、服务驻地行业、企业发展,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赢”。学院思政教育并步前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思维与劳动实践”相统一,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共同推动实施厚植爱国爱党情怀、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贴合社会需求的育人实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路径。
一、突出时代发展需求,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药学院具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和校企协作的育人基础。2018年10月,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要求,发起成立药学院理事会,理事单位主要包括鲁南制药、荣昌制药、迪沙药业、康缘药业等40余家知名药企,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各方面与理事单位开展合作,创新和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院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办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了产教研用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序贯式”培养模式、确立了“将实践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始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把学生培养成为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打造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和服务社会”三个平台和“校企协同育人、思政引领追梦”育人品牌,形成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二、突出校企合作优势,不断深化两个坚持。
坚持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联合企业实施“知行合一促进工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一是在开展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全方位融入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二是在联合开展新生专业教育进企业参观、“岗位点对点”暑期社会实践、校企共建就业实践基地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磨炼意志,深刻领悟劳动精神、体会工匠精神,树立正确就业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民族事业中。
坚持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药学院理事会就学院发展目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重大项目建设等进行决策咨询或参与审议,提高社会需求满意度。二是学生从入校企业参观到毕业实习安排,所有实践活动,都有企业配合支持。三是共同打造学生培养“延长链”,联合参与教育部“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进行学业、职业规划,不断增强学生奋力追梦的内生动力。
三、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坚决做到三个围绕。
围绕学生成长轨迹。结合学院“序贯式”培养模式,根据新时代需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综合锻炼:一年级新生认知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参观企业等增强专业和行业认知,重在培养适应能力;二年级早科研早实践,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专业见习为主,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三年级专业综合实践教育,围绕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四年级就业指导教育,有针对性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就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围绕学生专业特色。通过在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与荣昌制药合办2.5+1.5模式“生物卓越班”,药学专业与北大世佳研究中心、威高药业等开展“3+1”模式“药学精锐班”,有效拓展“第一课堂”,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发挥学院理事会单位类型多、层次高优势,围绕学生专业特色打造康缘药业、鲁南制药等“第二课堂”,开拓学生视野思路;通过各专业学生与当地企业形成相对固定“结对子”,使实践活动既能找到平台和载体,又能在业内树立目标、找到榜样,在知行合一中磨练担当作为。
围绕学生未来发展。围绕学院“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培养模式,实施“企业助力成长工程”:前期设置多种活动,发挥企业红色资源、企业文化、工匠精神作用,举办“追梦讲堂”“红色筑梦大讲堂”等思想类讲座,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综合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后期根据学生学业或者职业规划不同,设置不同模块,更加注重技能提升和实战能力,联合企业2.5+1.5、3+1模式培养,开展模拟应聘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实战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求职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四、突出思政育人实效,联合实现四个培养。
突出“红”的培养。联合打造“3+N模式”活动阵地,利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资源,举办N项活动作为自选动作,打好育人活动组合拳。学院广大团员中,有90%以上同学在实践中感受到党领导下的社会进步和发展,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涌现出“烟台市见义勇为团体”、“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团体”“退役大学生爱国宣讲团体”“创新实践团体”等,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不断巩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突出“专”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育人,学生表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综合素养,在研究生复试、各类面试考核中,参与实习学生通过率达100%,部分学生实验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学院学生深造率达45%,继续深造学生,83%参与过学院序贯式培养,100%进行过科研实践,选择就业学生深受企业青睐,在企业入职考评中,综合成绩遥遥领先,就业同学100%深入过企业,90%参与过企业多种形式的实践。
突出“实”的培养。通过序贯式培养参与教师校企合作项目,共参与教师服务理事会单位完成横向课题35项,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山东省新药研发重点项目5项、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各1项,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专项6项,帮助企业攻关22项,师生助力企业增收1.2亿元。学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品格踏实、作风朴实深受社会好评。
突出“活”的培养。联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连年攀升,创新创业项目连年实现突破。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二等奖,创下该项目最好成绩。《硒友肽 健康肽》获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大学生实验技能暨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第十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省赛一等奖,2020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全国27个项目之一跻身“挑战杯”国赛资源洽谈会,2021年参与“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获得在场相关投资企业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