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刺上面的要穴,可清热利湿、退烧消肿、去痦除疣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刘朝晖
中医将人体躯干部的胸腔和腹腔归于三焦,并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空间,合称为“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中医脏腑理论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上焦是整个胸腔,内有心肺二脏;中焦是肚脐至横膈肌区域,内有脾胃;下焦是肚脐以下的腹腔区域,内有肾、膀胱、大肠等。所有脏腑都位于三焦之中,足见其对健康的重要性。
人体中,水分占70%以上,这些水分主要就是在“三焦”中以各种形态运行:在上焦呈“雾状”,主要靠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来布散;在中焦则如“沤”,就像酿酒的大木桶,食物、水在里面发酵和消化,依赖脾胃的运送和转化功能;下焦如“渎”,就像渠沟、排水管道一样,水液靠肾的气化作用最终以尿液、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三焦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称之为“水道”。
手少阳三焦经好比代理三焦的执行官,有沟通脏腑、疏通少阳经脉、调节水道的作用,治疗疾病的范围很广。三焦经分布在手臂外侧中部、头的侧面和耳朵周围,起于无名指端的关冲穴,止于眉梢上部的丝竹空穴(如图)。
在调理三焦证时,如果是阳虚证(表现为面浮身肿、腹胀腹冷、肌肤肿胀、遗尿、舌淡苔白滑等),可用艾灸、温针、按摩等方法刺激三焦经分布在手臂外侧的经脉,以温阳利水,通调水道;如果是湿热实证(表现为身有内热、小便不通、尿液浑浊、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等),用针刺泻法、走罐或重按手臂外侧中渚(手背第4、5掌骨间凹陷处)、外关(腕背横纹中点直向上两横指处)、支沟(腕背横纹中点直向上四横指处)等穴,可化痰利湿清热;若症状在头面部,可选翳风(耳垂后凹陷处)、耳门(耳屏外张口凹陷处)、角孙(耳尖正对头侧面发际处)和丝竹空等穴。
有些人的皮肤会长疣、瘊子、痦子等,长得过多过大会影响美观。西医认为是病毒寄生在表皮,一般用激光灼烧掉或切除,但往往会复发。中医认为这是痰湿毒邪气积于体内所致,尤其喜欢在三焦部位生长。针刺或按摩三焦经上的支沟穴,坚持一段时间,瘊子、疣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同时,该穴还能缓解便秘。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人容易感冒,出现高烧、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咳黄痰、皮肤起红疹等症状,此时先不忙着吃药,针刺外关穴,往往能疏风清热,退烧并消除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