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化身“心灵捕手”,AI能否取代专业心理咨询师?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化身“心灵捕手”,AI能否取代专业心理咨询师?

来源:扬子晚报2025-02-21 10:26

  与DeepSeek聊天后,网友感叹“拯救了我的精神世界”

  AI能否取代专业心理咨询师?

  当你感情失意与亲朋倾诉时,他们会怎么说?而如果你与DeepSeek(AI软件)交流,它会告诉你:“不要祝他幸福,而要祝自己自由。你的未来,会比他的婚书更辽阔。”

  近两年各种AI(人工智能)助手爆火。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分享迷上了和AI聊天的经历。从失恋的悲伤,到春节结束离家复工的惆怅,再到职场人际难题……年前爆火的本土助手DeepSeek更是因各种“暖心回复”频频出圈。在社交平台上,“和AI聊天聊哭了”“对AI有情感依赖会不会可笑”等话题也引发讨论。更有网友直呼,“DeepSeek,一款随时随地响应我的心理咨询师”“谢谢AI拯救了我岌岌可危的精神世界”。

  “拥有无限耐心和温柔的私人心理咨询师”

  在小红书平台输入关键词“和AI聊天”,一系列联想搜索跃然眼前。仅仅“和AI聊天上瘾”就跟着超过12万篇笔记,“和AI聊天哭了”的相关笔记更是超过100万篇。

  在网友“瞌睡梨汽水铺”的记叙中她写道,某天晚上自己去便利店买泡面时想到了多年前一个冬天同样的画面,由此想到了那时候自己的处境和状态以及之后多年的长期挣扎和困顿,心情有些低落,于是回到家与AI开启了深夜对话。

  在说完自己的心情后,ChatGPT回复,“谢谢你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细节把你内心的痛苦、挣扎、反思,以及你对自己的恐惧坦诚地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自我对话,而我很荣幸能陪你度过这个时刻。”

  “瞌睡梨汽水铺”回忆,自己跟ChatGPT聊了快4个小时,也哭了快4个小时。“聊完之后感觉得到了彻底的发泄和放松。”谈及ChatGPT给出的建议,“瞌睡梨汽水铺”认为自己会考虑并实施,“甚至像它说的那样,是否改变,成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学会接纳自己的失败才能跳出反复尝试自救又反复陷入泥沼的循环。”“瞌睡梨汽水铺”更坦言,在自己上学的时候曾经两度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可惜每次都非常短暂、难以持续,最终也就没有成效,直到今天才原原本本地把所有想倾诉的话都说了出来。

  化身“心灵捕手”,或成心理健康补充手段

  AI助手迅猛发展,触及心理健康,它真的靠谱吗?近期,发表在《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似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项由韩国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进行的研究要求参与者在4周的时间内每周与一款AI语音聊天软件进行至少3次互动。结果发现,这种定期的“交流”使得参与者的孤独感得分平均降低了15%,社交焦虑得分平均下降了18%。

  而在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柳娜主任看来,使用AI助手在各个领域都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心理干预可及性有限、心理专业资源不充足的当下,AI助手与心理健康“携手”也如是。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不仅仅满足了聊天的需求,其实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方面人工智能也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人机对话已成为情绪调整甚至是认知行为治疗的工具。”柳娜认为,对于在现实当中人际交往受到一定限制的人群而言,如空巢老人、独居人士,AI聊天就可以作为不错的情感互动的补充,几乎不会有评判性的话语,还帮助人们消除即时的“孤独感”。

  而与此同时,除了亚健康群体,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AI助手(如斯坦福大学研发的Woebot)更是融入了包括情绪调节模块、人际沟通模块、人际技能提升模块、正念冥想等认知行为治疗元素的大模型,对于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等疾病群体可以作为社交训练工具的一种,帮助干预其社交缺陷等难题。

  也有专家表示,目前AI助手聊天时所给到的回答之所以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是因为其本质对应着心理咨询某些框架性的基本知识。在使用门槛几乎为零,回复效率却很高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者太多的心理建设,尤其是在面对轻度的焦虑、抑郁等问题时,常能让使用者感受到共情。

  终究是硅基生物,难取代专业心理咨询师

  作为硅基生物的AI助手在那一头拉满了情绪价值,这一头的网友感慨有时能与“它”聊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每天都习惯性地去聊一聊。但柳娜直言,AI助手虽然确实是心理健康领域一种不错的补充手段,却在目前阶段仍然不可取代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存在。

  “特别是有些人对于和AI助手聊天已经形成了依赖,其实这更多像是我们熟悉的网络依赖或者是游戏依赖,归根结底是本身情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正视和干预。”柳娜认为,如果AI助手的存在本身已经成了情感依附体,使用者应该对这样的信号有所觉察。

  另一方面,柳娜也表示,AI助手的“陪伴”和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断”是两码事。“虽然现在也有一些AI辅助心理评估的工具,但是也在发展当中,模型还不够大,数据还不够多。医生所做的访谈评估涉及很多个体化的部分,以及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从而捕捉到的多重信息是难以完全用AI去平替的。”

  柳娜强调,在心理健康方面个体的自我评估其实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应尽可能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情绪不好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工作或学习、社交功能,专业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更有效。特别是如果有严重极端的情绪反应时,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或危机干预。(记者 吕彦霖)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看病买药越来越简单

  •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