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拔节孕穗期”,易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而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作为行为疗法第三浪潮的典型代表,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步增多,且证实了其有效性,因此,将接纳承诺疗法理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为接纳承诺疗法
在探索如何化解人类心理痛苦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史蒂文·C·海斯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立接纳承诺疗法。它是一种以关于人类语言、认知的“关系框架理论”和功能性语境主义哲学为基础构建的行为疗法理论,目的是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类潜力以使人们过上丰富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有效地处理那些如影随形的痛苦。
(一)接纳承诺疗法的基本理念
人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僵化的,僵化背后是因为受语言规则的控制,当人能跳出语言规则的束缚、不再被头脑所束缚、能够投入到当下的生活时,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当把人与问题的关系作为问题时,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痛苦的背后是人的价值追求。很多人只看到痛苦,看不到背后的价值,所以需要帮助人们进行觉察、关注当下、澄清自己的价值追求并承诺做出改变。
(二)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灵活性模型
接纳承诺疗法构建了一套有关人类功能和适应性的整合模型——心理灵活性模型,其六个核心治疗过程是接纳、认知解离、联结当下、以己为景、澄清价值和承诺行动。
1.接纳
接纳意味着开放的态度,是指个体觉察到自己的内在体验,包括负面情绪、思维等,不评判,不与之抗争,或抗拒、逃避它们,不试图控制、改变或消除它们,而是承认它们原本的样子并为它们腾出空间,允许它们的存在。
2.认知解离
认知解离意味着学会“退后一步”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并从我们的想法、意象和记忆中脱离或分开,而不是卷入其中,允许它们引导我们,但不让它们支配我们。
3.联结当下
联结当下意味着灵活地把注意力放到我们正在经历的体验和情境上,有意识地关注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或内部的心理世界,或同时关注两者,与我们的体验相联结,并全情投入其中。
4.以己为景
以己为景通常指的是“观察部分的自我”。它会觉察任何时刻下我们想的、感受的、感觉的或者做的任何事。因此也叫它“观察性自我”。
5.澄清价值
价值描述了我们希望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表现自己。我们常把价值比作指南针,给我们指引方向。澄清价值即明确生活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某一个方面的自我价值是什么。
6.承诺行动
承诺行动意味着要在我们的价值指导下采取有效行动。它包括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如,个体重视自我成长,就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或者学习新的技能。
二、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课程、咨询及活动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以接纳承诺疗法理论为基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
1.课程内容上,以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灵活性模型——心理病理与健康模型的六个对应过程理论及隐喻运用为基础内容,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方面进行具体练习体验,如与情绪、压力、人际关系等的结合,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2.课程形式上,采取小班化或分小组教学,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与课堂练习或活动相结合,课堂中以练习、活动体验为主导,随后进行讨论、分享,可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从而强化学习体验与效果。
(二)构建“启承转合”的心理咨询模式
“启”的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打开来访者的心扉,开启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的基本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体验到,咨询师是真心关注关心来访者,并是帮助其解决难题、走出困境的陪伴力量。
“承”的阶段,承接来访者的故事,帮助来访者面对、觉察。该过程的目的是展开问题行为发生的语境,帮助来访者在语境中理解问题行为的功能。通过5W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按照3“我”(经验自我、概念化自我、观察性自我)结构来丰厚故事细节。
“转”的阶段,引导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是自己问题的主人,咨询师则是和来访者一起去倾听他的故事,从来访者描述的问题中找到来访者的资源,帮助来访者去觉察“痛苦背后就是价值,痛苦的地方正好埋藏着ta的希望、梦想和生活的目标”,帮助来访者用自己的资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使来访者得以成长。
“合”的阶段,利用ACT六边形模型(病理模型 & 治疗模型),对来访者行为模式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利用六边形模型进行案例概念化,着重评估来访者的病理模型,发现来访者恶性循环的行为模式,使来访者去觉察自己的无效策略。然后,引导来访者接纳问题的存在,在追求价值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去行动。
(三)构建“启承转合”的团辅活动模式
“启”的阶段,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成员关系,形成团辅契约,启动团体活动。
“承”的阶段,通过活动内容,引发团队成员的故事,在分享讨论过程中使成员觉察。
“转”的阶段,引导团队成员觉察到自己是自己问题的主人,团队带领者及成员一起去倾听其他成员的故事,帮助成员相互借鉴其他成员的资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使成员们得以成长。
“合”的阶段,引导成员接纳问题的存在,澄清团队及个人价值并承诺带着问题去行动。
本文依托202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基于接纳承诺疗法(ACT)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NSK22C103),构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课程改革、构建“起承转合”的咨询及团辅活动模式,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应用中,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作者:张庆强 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