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10月11~13日,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八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在南通成功举办,会议由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南通市医学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省内外诸多知名专家发表了专题学术讲座,吸引众多神经外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出席会议。
江苏省医学会第二十八次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现场
在这场学术盛会上,树突精密携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安刀)惊艳亮相,为神经系统肿瘤领域带来了创新的细胞级精准手术方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尤永平教授在《脑胶质瘤全程管理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由肿瘤、颅底、血管三大亚专科组成融合团队协同开展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体系的建立,全方位解决疑难病症处理,微米级手术显微镜EndoSCell™术中实时活体细胞级别的成像成为了该体系实操的重要一环。此外,尤永平教授还在最大程度安全切除的临床研究中提及EndoSCell™能把细胞放大千倍,使用它扫描肿瘤切缘可以直接看见肿瘤细胞,从而使胶质瘤达到细胞级别的精准切除。
在10月12日的神经肿瘤分论坛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张军霞教授发表了题为《脑胶质瘤细胞级精准手术——术中细胞级新影像技术的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EndoSCell™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张军霞教授指出,传统的术中影像学边界判定技术,如术中超声、术中核磁、神经导航和术中荧光等,仍处于毫米级别。而EndoSCell™基于细胞成像技术则突破了这一限制,实现了微米级精准,使手术边界判定从影像边界扩展至细胞边界。这款全球唯一实时在体细胞级显影设备,通过荧光落射原理和高精度防抖技术,将传统大型光学显微镜缩小至千分之一,同时保持1200倍的光学放大性能,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全新的术中细胞级视野。该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已超过300例,相关研究表明,其图像与HE病理图像具有高度一致性,组织判读精度超过90%。
张军霞教授分享了一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案例,说明EndoSCell™在精确判定切除边界方面的作用。在该手术中,医生在术中导航指导下已经扩切至水肿带1cm,通过EndoSCell™扫描边界,发现了显微镜下难以察觉的肿瘤残留。“这个案例说明单纯在显微镜下切除是不够的,细胞显微镜可以帮助识别镜下看不到的肿瘤。”张军霞教授表示,目前正在与病理科合作编制出版正式图谱,细胞级胶质瘤手术时代即将到来。
随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吴江教授发表了《脑胶质瘤边界的认知和实践》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胶质瘤的治疗挑战。吴江教授指出,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80%,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等特点。手术是胶质瘤治疗首选方案。但由于胶质瘤脑内浸润性生长特性,外科医生往往难以在术中准确界定胶质瘤边界并引导切除,导致胶质瘤术后高复发率。
常规指导手术边界方式的为影像学边界与脑功能边界的结合,但这并非真实的边界,即细胞学边界,细胞学边界以切缘阴性为最终目的。吴江教授通过实例,展示了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如何辅助确定细胞学边界,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
“成像技术已经从定位肿瘤发展到定位边界,这对于对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意义,更提升了对边界的判断。以前医生‘镜下’切除时会根据经验扩切一圈,实际可能切的是代谢边界,还是需要更多新技术来辅助循证,帮助更精准切除。”吴江教授总结到,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可形成互补,有助于实现更大范围的安全切除。
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引发了现场嘉宾热议,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王启弘教授点评到:“胶质瘤边界判定一直是外科医生不断努力研究的课题,尤其像胶母瘤生存期短,预后差,更需要精准切除,细胞内镜(EndoSCell™)的引入,把‘镜下’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肿瘤都能切掉。很多病人只有一次手术的机会,有些病人要切二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我们要尽量一次就切干净。”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外科的苗发安教授也表示:“以往通过影像学和镜下的判断切除,已经不能满足脑胶质瘤的诊疗需求。我们医院也在使用细胞显微镜,张军霞老师对胶质瘤边界的研究很深入,已绘制出图谱,这对术中使用设备去辅助判别边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待能够把各种技术整合使用,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