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肝、清肝”保健品可不可以自己买着吃?
首页> > 正文

“保肝、清肝”保健品可不可以自己买着吃?

来源:光明网2024-07-29 11:13

  保健品市场的规模正在持续稳健地扩大,这主要得益于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通过食用保健品来增强身体机能和预防疾病。

  高新科技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基因测序、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保健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市场带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更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这一趋势推动了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众多保健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新兴视频类电商平台等网购平台的发展,一键下单,快递到家,方便快捷,使得更多的保健品不断涌入大众生活。

  以往多为老年人偏爱使用保健品,但目前保健品通常打着“高新科技”的牌,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服用保健品,例如,天然草本类、营养补充类、生物活性物质类保肝、清肝等各类“保健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专家表示,一些并无保健意识的人群也抱着从众心理开始服用保健品。追求健康原本无错,但是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有些人群在服用的过程中甚至酿成了悲剧。

  一、常见保肝、清肝保健品的需求人群

  保健品的宣传语常常谈到“纯天然、效果明显、无毒无副作用”等诱人字眼。在肝脏健康领域,部分群众担心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及脂肪肝,当保健品打着“特定成分能够有效促进酒精代谢,减轻肝脏负担,同时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加速肝细胞的修复、保护肝脏健康”等医学专业的旗号,这类保健品便成为长期饮酒者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人群日益增多,这些人群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自认为“肝火旺盛、肝脏负担重”。认为“保肝、清肝”保健品能够平抑肝火,缓解肝脏压力,促进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因此这类保健品成为熬夜、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人群的需求。

  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患者需要药物辅助治疗,但同时担心药物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这部分人群常是保肝、清肝保健品的重要适用群体。

  二、不适当服用保健品的风险及危害

  大部分人群对保健品的成分并不清楚,更不知长期服用保健品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对于一些特异性体质的人群甚至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可能出现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病而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2023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提出: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按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多数急性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后的6个月内肝损伤可恢复正常,然而少数患者可出现病情重症化或恶化进展为肝衰竭,需接受肝移植治疗,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临床后果。

  保健品相关的肝损伤在肝病专科医院的患者中日益增多,36岁的高女士既往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但病情平稳,因体形肥胖在手机网购平台购买了“无毒无副作用“并具有“减肥清肝”作用的保健茶。服用2周后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随后出现尿黄、面黄,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建议肝移植手术,但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治疗,经过2月余,肝功才逐渐恢复。

  35岁王女士为特异性体质,经常出现皮肤过敏,在服用3瓶提高免疫力的“虫草”类保健品后出现尿黄,到第五医学中心就诊,诊断为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征药物性肝损伤,总胆红素远超正常水平,经过常规保肝治疗和激素治疗后病情才逐渐好转。

  34岁高校研究生张某,因长期服用保健品后发生肝损伤,但停用保健品后仍反复肝功异常,7年来需要服用保肝药物维持肝功稳定,到第五医学中心住院,经肝穿刺活检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70岁退休干部国某,因服用某款进口“纳豆”保健品后出现肝损伤,住院后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经过积极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定期复查病情平稳。1年后患者因再次服用保健品出现急性肝衰竭而导致死亡。

  三、使用“保肝、清肝”等肝脏健康保健品的建议

  在健康意识的推动下,消费者对于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随着市场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消费者对于产品效果的认可,消费者自主购买“保肝、清肝”保健品的意愿不断增强,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门诊就诊的24岁的何女士最近十分苦恼,因为体检查出“脂肪肝”,她开始主动了解和学习关于肝脏健康的知识,并积极寻求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浏览手机相关网页后被推送了“高新科技降脂药”、“纯天然成分”、“减缓肝脏衰老”、“减少腰围”、“ 药物成分在体重管理、降低肝脏脂质和胆固醇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与肝脏相关的各项指标”,在这一过程中,显著的宣传疗效令人十分心动,但何女士也犹豫,自己服用保健品是否安全呢?

  当前在保健品市场消费者面临着多重风险,任何药物或保健品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不同个体因其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存在差异,健康状况也不同,选择保健品时进行适用性评估十分关键,在选择“保肝、清肝”保健品时,消费者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咨询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科医生及营养师。在了解肝脏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如有保健品使用推荐,应详细查看产品认证、科学选用有信誉和好口碑的保健品,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夸大宣传,而遭受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作者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科孙颖、韩琳、梁庆升)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絮肆虐扰民、火灾隐患丛生,如何破解?

  • 国家卫健委:关爱劳动者,应对职业健康新挑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