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01广盛原亮相国家历史文化最高殿堂
2023年1月1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承办的“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具有鲜明而又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亦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着积极影响。
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在全国范围内精心遴选文物藏品500余件(套),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五个单元,从发展历程、防治观念、医学典籍、中医药材、诊疗器具、未来展望、走向世界等不同角度出发,展现出一幅多层次的中医药文化图卷。本次展览对于推进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广盛原因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同仁堂、昆中药、叶开泰、宏济堂、达仁堂等中医药老字号共同亮相国家博物馆。六大老字号从中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的角度生动展示了中医药世代相承、历久弥新的发展特点和时代价值。
02
古今融合,广盛原展台精彩纷呈
据悉,肇启于1580年的“三晋老字号”广盛原,1956年公私合营为大同中药厂,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当天盛世重光,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为首家全国性“中医药”企业。广盛原坚守“材料务求地道,修合恒存天良”、“炮制之繁无以复加、取利之薄无以复减”的祖训,致力于成为“传统经方弘扬者”、“当代金方推动者”、“本草生活引领者”、“道地药材守护者”,努力打造“大蜜丸第一品牌”。
在广盛原的展台上,既有广盛原老号的珍贵历史文物,又有系统展示广盛原发展历程和文化理念的世界非遗剪纸;既有对广盛原丸剂(特别是大蜜丸)的传承与演进过程的展示,又有体现“文化广盛原、科技广盛原、资源广盛原”发展理念的广盛原老号和智能制造工业园区的沙盘和相关展品;既有体现广盛原匠心精神的砂锅扣煅技艺,又有生长百年的广盛原野生恒山黄芪;既有充满年代感的民国时期老药包,又有与时俱进的现代产品“本草食芄”,较为全面地展现广盛原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核。
展位上的系列非遗泥塑,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广盛原老号问诊、治疗、炮制、成药的过程。尤其是老号手工搓丸场景,反映了广盛原传承数百年的大蜜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广盛原出品的大蜜丸,原料甄选精致,工艺繁杂细致,因此成丸柔软细腻,保质期长,解放前便有“蜜丸不过江,好在广盛原”、“安宫四厂,两堂两广”等说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蜜丸品质,广盛原还自主设计、建设了全球第一条中药大蜜丸智能制造生产线,具有独家专利的“小红罐大蜜丸”,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03
还中医药之本原,广盛原立志成为道地药材守护者
展厅中,有一根长达3.3米的野生黄芪,吸引了众多观众纷纷驻足拍照。这根黄芪正是来自于广盛原野生恒山黄芪原生态培育基地,已生长近百年。黄芪是中医处方及中成药制剂里面用药最广、用量最大的中药之一,有“十药八芪”的说法。《本草纲目》中记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而得名。作为最常用的“扶正固本”药物,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尤其是对于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使其无论在疾病治疗还是预防保健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野生恒山黄芪资源的保护,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在有 “黄芪正宗”、“北芪之源”之称的恒山黄芪核心产区源头、恒山黄芪遗传资源保护区——浑源县官儿乡北土岭沟,建设“广盛原野生恒山黄芪原生态培育基地”,从2003年起对该基地3000多亩天然野生恒山黄芪全部“围封天养”。并投资1.5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恒山黄芪现代化产业基地,是恒山黄芪产业转型升级,并实现规范化、集中化、品牌化、生活化发展的重要赋能与交付平台。
无独有偶,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蜜丸品质,广盛原在黑龙江伊春市嘉荫县,中俄边境的无人区建设了全国首个药用级野生椴树蜜基地。作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工程示范项目,该基地不仅将为广盛原提供无农残和重金属的高品质药用蜜源,也将为消费者提供纯净可溯源的消费级野生椴树蜜。这不仅是广盛原坚持“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间”的本原初心,更是广盛原践行“让中医要回归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尝试。
广盛原作为中医药老字号的代表,一直秉承着“行中医药之宽广,致中医药之兴盛,还中医药之本原”的基本原则,以老字号的匠心品质和国潮的时尚外在,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喜爱了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