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思敏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和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预制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从餐饮行业的专业供应商蝶变为快捷生活方式的服务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思敏
郑思敏代表谈到,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一直以来,预制菜都被视为典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预制菜属于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它的飞速发展,既是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食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现实映射,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正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展预制菜产业,从表面看是满足当今消费者对方便快捷又美味可口餐食的要求,实则背后是可以更好实现三产融合,合理配置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业聚集的表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解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优质农产品供给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是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问题。通过加工和流通链条,预制菜产业连接起产地、企业和市场,以工业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产业聚集与跨界融合,正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依托。
但是通过调研,郑思敏代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由于预制菜行业是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虽然有关部门正在密集出台相关标准,但仍缺乏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良性发展;
二是预制菜定义模糊,处在餐饮和食品行业的边界,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强,造成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是预制菜企业品牌化建设任重道远,预制菜加工厂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和小规模的特征,缺少完善的商业经营模式;
四是缺少预制菜专业研发人才,创新动力不足,中餐科技化水平进度缓慢,制约中餐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
对此,郑思敏代表提出四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尽快明确牵头单位,加快制定和出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或规划,制定精准化的预制菜扶持政策,重点培育成熟区域的市场主体。发挥农业和畜牧业大省的基础优势,加快打造预制菜产业领军企业,培强做大一批专业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支持预制菜加工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或集群,实现协同发展。
二、建议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为预制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餐标准化等提供支持,鼓励预制菜制造企业建设专业的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和研发体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努力向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提升。培育或引进预制菜相关的专业投资机构,加强孵化、加速、投资力量,以促使更多预制菜赛道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研院所联合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攻关,突破技术难点。未来预制菜企业要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力是关键,既要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营养化、方便化,又要挖掘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做好地方特色餐饮的发扬光大。
四、建议完善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这是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预制菜产业所涉及的第一二三产业都应完善相应的生产标准。比如第一产业应制定适合预制菜加工的食材标准、种养技术规范,第二产业要明确预制菜原料采收、保鲜和初加工技术规程、方法标准,第三产业则需完善预制菜细分品类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尽快出台相关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