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温天气警惕热射病,也要当心“情绪中暑”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高温天气警惕热射病,也要当心“情绪中暑”

来源:工人日报2022-07-18 10:13

  “体感温度超40℃”“出门就像走进蒸笼”“人都要热化了”……连日来,多地进入“蒸烤”模式。7月16日起,今年正式入伏,而且这次伏天将长达40天,预计接下来很多地方持续面临高温闷热天气。

  今年为何这么热?专业人士分析称,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高温的大背景,具体来看,目前正经历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在我国表现为易出现冷冬热夏),加之今年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因此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警惕热射病侵袭

  高温天气对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导致中暑。近来高温天气导致的重症中暑——热射病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多地已出现热射病确诊甚至死亡病例,相关话题不断登上热搜。

  热射病为何能致死

  7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热射病相关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其中提到,热射病属于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有数据显示,热射病致死率高达70%-80%。

  热射病致死原因是,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致命性疾病。

  据了解,37℃左右是人体细胞存活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适宜温度,人体体温波动范围较窄,如果人体温度持续在42℃以上不退,就会出现机体蛋白变性、功能失活等情况,甚至会出现细胞坏死、一些脏器功能衰竭现象,危及生命。

  这两类人群都可能中招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发病人群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劳作的人更容易中招,机体活动产热加之散热障碍,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

  遇到热射病病例可以这样做

  如果在工作或外出时,发现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如核心体温超40℃,伴有谵妄、昏迷、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可以帮助采取以下措施: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

  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小心“情绪中暑”

  其实,除了热射病,还有一种高温病症值得注意,即“情绪中暑”。相对于身体中暑时出现的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情绪中暑”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但是对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情绪中暑”

  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体会处于“易激惹状态”,即“情绪中暑”,专业术语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情绪中暑”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炎热或高湿环境中,并进行脑

  力或体力活动,容易产生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影响精神和心理状态。具体症状包括心烦气躁、情绪易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悲观绝望等,甚至出现焦虑抑郁。

  “情绪中暑”易感人群包括室外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生活压力较大者,遇事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个性脆弱者。因此,这段时间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变得易怒、脾气暴躁,应当考虑其是否得了“情绪中暑”。

  调节“情绪中暑”有良方

  出现“情绪中暑”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想办法调节。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

  (1)保证休息

  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足相应时间,同时日间午休半小时左右,身体状态调整好,有利于缓解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

  (2)适量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转移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炎热时不建议过度运动,运动程度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佳。

  (3)清淡饮食

  入伏后可以多食苦瓜、黄瓜、番茄等应季果蔬,适当食用西瓜、菊花茶、绿豆汤等消暑食品。

  (4)调节情绪

  尽力保持心态平和。如果因为天气闷热,情绪欠佳,可以选择舒适安静的环境,静坐沉思,降低“心理热度”。

  (5)场景想象

  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跟朋友聊聊天。也可以暂时放下手头工作,尝试情景式想象法,想象自己在美丽的度假村里闲坐,在清澈的游泳池里像鱼一样畅游,或者在冬季冰天雪地里漫步等,让精神逐渐得到放松。

  夏季防暑贴士

  当然,要想避免热射病和“情绪中暑”,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就要做好高温防护,如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打遮阳伞。

  此外,高温天气还要多补充水分,日间不论是否口渴都应及时补充水。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喝含酒精或大量糖分和过凉冰冻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体液更多流失以及引起胃部痉挛不适。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温度超过40℃,为减少危险,应停止户外作业,牢记生命健康无价。

  (综合自新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新闻网、侠客岛微信公号、科普中国、光明日报)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气越来越热,受到追捧的电解质水值得喝吗?

  • 让更多女性患者疗愈身心,远离“红颜杀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