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俊超:从小镇里走出来的“协和专家”
首页> 名医名院 > 正文

郭俊超:从小镇里走出来的“协和专家”

来源:光明网2022-02-18 10: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但行医事,莫问前程。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郭俊超

 

  “你先看看这会他状态什么样?片子出来了吗?”

  刚看见郭教授,都没来得及打招呼,他就被一通电话“抢占先机”了。听着郭教授在打电话,不禁想起他刚从远处小跑来的场景。

  一个医生一天能有多忙,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但是他们自己知道,多看一个病人,可能就能多给一个人希望,也可能会抚平一个家庭的不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和主任医师郭俊超一起回首那些属于他的韶华岁月。

  从“淘气包”到“学霸”

  从小大家对郭俊超的评价就是“淘气”,上树掏鸟下河摸鱼,完全不谙“埋头苦读”的个中滋味。

  因为学校条件简陋,上课时郭俊超常常“纠集”一众小伙伴直接从四敞大开的窗口爬出去,从此不见踪影。从小学到初二,每天天黑父母才能看到他的影子。

  初三这年,郭俊超转学到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三中学,这所坐落在市区南部清幽荷花池畔的重点中学,以浓厚的学习氛围著称。郭俊超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图书馆、自习室,案头的书也越摞越高。

  这种转变发生的好像有点突然,“一旦开始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有了确定的目标后,努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郭俊超回首往事,这样说。

  自此,郭俊超不分昼夜,对知识的渴望使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一路上扬,最后考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五年后,郭俊超从全校50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协和医院实习的宝贵机会,并在一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而留下。

2003年,郭俊超(右三)获得博士学位,与博士导师小组合影留念(自左向右:赵玉沛院士、朱预教授、郭俊超、吴元德教授、王淑慧教授)

  “协和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更加质朴的为医之道。”郭俊超这样总结自己来到协和医院的这几年。

  但行医事,莫问前程

  在郭俊超的童年里,父亲常常被紧急拉去解决乡亲们的病痛,或者大晚上被敲门声惊醒,睡眼朦胧中看见父亲一手披上白大褂,一手抓起药箱夺门而去,寒风夹杂着冰雪从门缝中挤入,是他最惯常的记忆画面。

  就这样,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从小便奠定了学医的种子。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了国内顶级的医学殿堂。

  如果说父亲是自己学医的启明灯,那协和可能是郭俊超从医生涯的引路人。

  在这所医学生的“暖巢”里,郭俊超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为医者的意义,也更加明白如何当好一个“医生”。

郭俊超主持学术会议。

  回忆起从医的经历,郭俊超和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郭俊超的门诊来了一位突发肠梗阻的病人。患者疼得在地上打滚,他痛苦地告诉郭俊超,在过去的20多年间,病痛经常反复发作,让他痛不欲生。尽管他去三甲医院看了无数次,也哀求大夫做手术,但是大夫却不肯。

  这位病人此前的手术给这位病人留下了疤痕,并且有一定的粘连风险。后面诊治的大夫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很多医生“望而却步”。

  面对这样的抉择,郭俊超决定“放手一搏”。手术最终很成功,病人对郭俊超的医术和人品赞不绝口。

患者送郭俊超锦旗,手术团队合影。

  “其实这个手术并不大,难的是决策和担当。如果你从病人角度出发,愿意承担风险,病人都是可以理解,并且会很感激。医生一定要尊重患者,患者多理解理解医生,就不存在一些人说的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了。”

  从这件事情,郭俊超阐述了他对医患关系的理解。

  他说:“比起一些前辈,我在协和工作的时间并不是特别久,但是,我多年前就总结出了一句话,为医者,但行医事,莫问前程。”

郭俊超与其部分学生合影。

  现协和医院博士生卢军回忆起自己的老师郭俊超教授:“好几次我接到老师的语音,都是在老师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琢磨着某件事该怎么做。治病上,老师身体力行,对待病人永远都不凑合、不含糊,始终为患者做最大的努力。手术台上也是精益求精,管病房事无巨细。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做医生的德行方面,郭老师都影响了我很多。”

郭俊超教授指导学生读片。

  经过多年和老师的相处,卢军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加明白,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称呼,更是一种责任。未来,他要成为一名像老师一样为病人着想的“大医”。

  开启新篇章

  在医学中,普外是比较难的学科。而在这其中,属胰腺外科最累,工作量最大,而胰腺癌又被称为是“癌症之王”,手术难度很大。

  胰腺癌手术为什么难?首先,胰腺位置隐蔽在腹膜后深处,周围重要血管甚多,同时胰腺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困难重重。尤其是胰头手术,除了切除以外,还需要进行三大重建,包括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多。

  但郭俊超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条路,潜心钻研几十年,矢志不移。不仅仅是临床,在科学研究上,长期深耕于胰腺癌的基础及转化研究,作为国家“863”课题首席专家,在国际上 首次报道了甲状腺异位至胰腺的病例,首次提出胰腺肩部癌的概念,首次建立了在人体内无法重复的、实时、动态演示胰腺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构建胰腺癌蛋白质分子网络,发现了大量与胰腺癌发生机制、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的分子标记物,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青年网“青春励志人物”。

  郭俊超教授主持全院胰腺疑难病会诊讨论(MDT)。赵玉沛院士于2010年5月11日牵头成立了协和胰腺疑难病会诊中心。中心集中了胰腺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内分泌科、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麻醉科等10个科室的20多位国内专家,实现“从病人跟着医生跑,到医生围着病人转”的模式转换,为每一位疑难病患者寻求最佳诊治方案。

  在赵玉沛院士带领下,他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

  现在,郭俊超每天还坚持到家就看书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留给他的不是枯燥,而是一名医生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平时,除了日常的门诊和手术,郭俊超还会为网友们免费做一些医学科普,为此他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胰路同行),让网友们提高对胰腺癌的重视。

  他说:“一个医生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目前,对于胰腺癌,国内外都没有很好的癌前筛查手段,这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郭俊超为此也是一直在努力着。他告诉我们:“胰腺癌患者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能大大提升治愈率,所以早筛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能检查出来,这也是我们这些医生需要努力的。”

  最后,郭俊超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研发一款试剂盒,能很好的在患癌初期就能检查出是否患有胰腺癌,如果这个技术要是成熟了,将为很多胰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摄影:梁亮亮

  记者:王媛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吃“软糖”养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

  • 持续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