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暴力事件频发,医患由战友变敌人

  温岭杀医案1月22日开审,嫌犯称用生命换真相值了

  层出不穷的医患冲突让医患矛盾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

暴力伤医事件频发 一刀砍伤了医生的心

  调查显示,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超6成医院曾遭遇暴力伤医事件,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
        暴力伤医事件频发,让医护人员伤了心。10月30日,中国医师协会召开“和谐医患,反对暴力”座谈会。与会医院代表认为,当前医学界士气非常低落,广大医务人员心灰意冷。
        当前医患矛盾痼疾何在?如何弥合医患关系鸿沟?如何避免更多医护人员惨遭暴力?一连串疑问亟待解答。
详细

医患共识:暴力伤医的最终受害者是患者

  “医生和患者应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疾病才是共同的敌人。”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方说,暴力伤医事件扰乱医疗秩序,让医生精神压力增加,难以静心为患者诊治。
        日前,北京市民谭女士去医院找徐文求医问诊。“有很多患者给她发感谢信,对这样的好医生下毒手,是众多患者的损失。”她说,暴力伤医最终的受害者是病人,医生应该是患者的恩人而不是仇人。
详细

年轻医生:不想让自己孩子做“医二代”

  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因暴力伤医近4成医生有过放弃从医的念头。同时,这已影响到他们对晚辈的职业选择。据调查,我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不过二代”现象已经出现。
        “温岭杀医案”后,MSN发起“如果你有儿女你是否希望他(或她)从医”的调查。3300多人中,70%选择“否,行业混乱,有生命危险”。
详细

探路:医患之间如何走出愤怒,重建和谐?

  首医大“扶伤济世 敬德修业”的校训格外醒目

  北京医调委的调解员李晓阳(中)正在处理医疗纠纷

医调委:若您遭遇医疗纠纷请找医调委!

  遭遇医疗纠纷该怎么办?医患自行协商和解成功几率低;卫生行政机关调解难免会让患者一方担心会偏袒医方;走法律诉讼,则动辄要一年的等待。
        我们不妨试试第四条路——找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问题。
  至2011年10月,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网络地市级以上全覆盖,县级覆盖面达到73.8%。
详细

王虎峰:完善医疗风险补偿机制很重要

  医疗行业是一个具有一定职业风险的行业,既然医疗过程中会有种种风险,就应该有相应的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
  现实中,医生个人往往无力负担赔偿责任,甚至有时补偿额度也超出了医疗机构的经济能力,这就反映了医疗风险补偿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而加剧了医疗纠纷。因此,即使有了行业的规范之后,也应该建立和完善风险的保障机制,这对医生和患者同样重要。
详细

专家:和谐医患关系呼唤医学人文之魂

  国内专家的研究统计表明:60%以上的医患纠纷并非归因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出现差错,而是因为他们恶劣的服务态度引起的,有些医务人员态度差,语言生硬,缺乏耐心和热心,病人觉得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感到在医院受了气,对医生产生不信任。
  “只有说不明白的医生,没有听不明白的病人和家属。” 在今年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说道,这句话也被媒体评为2013两会好声音,许树强认为医护人员态度差、沟通欠缺,归根结底是医学人文关怀的缺失。
详细

无奈: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查

  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呼唤彻底变革

  家长常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让医生给孩子看五分钟病

中国临床医生之惑:重临床,还是重科研?

  “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可能成为病人,谁希望将来躺在高级病房里,却接受着劣质的医疗服务。”2013年感恩节当天,一篇名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亲人》的文章引起很多临床医生及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共鸣。
  长久以来,重科研、轻临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一种恶性趋势。因此出现很多怪现状:医院里没有下过一天临床的临床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比比皆是;很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但是不擅长跑课题、发SCI论文的医生,却难以得到体制内的认可。
        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的改革,成为各界呼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一道难解之题。
详细

中国儿科医生现状:坚守,还是逃离?

  在全国200多万执业医师中,每四个人里才有一个儿科医生,然而全国13亿多人口中,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儿童。
  儿科医生有多苦,曾经有人形容,那是一片连鸟飞过都不忍俯视的苦海。20多年前就在医学界广为流传一句调侃的话,现在还是经常被人们提起,“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
  十几年来,医学界经常发出拯救儿科医生人才危机的呼声。然而,诊疗难度大、工作压力大、医疗暴力高于其他专业、收入与付出失衡、缺乏安全感与尊重等原因,使得逃离儿科,远离儿科,仍然是近年来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的共同选择。
详细

观察:用爱打开医患心结

  纪凤银“赤脚”47年:为了治病救人,他以身试针

  河北省首家医患关系政府规章出台规范医患纠纷处理

上海交大医学院教授陆惠华:让医生有尊严地为您看病

  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医生均是想治病救人才会选择这个神圣的职业的,他们绝对不是想害人,绝对不是病人的敌人,不敢说医生是广大病人的救命恩人,但起码是病人健康的守护者。请让您的医生有尊严地为您看病。
  我们呼唤——用爱打开误解抚平伤痕。让爱慢慢生长在医患之间——医生爱患者,患者爱医生,我们爱生命。只要我们多一份理解与沟通,问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
详细

中国癌症基金会秘书长赵平:科学理性面对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这个问题有复杂的社会背景,责任不完全在哪一方。我们应该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一起努力让这个矛盾缓和、变弱,而不是扩大。
  我们要承认,医学本身是一个缺陷学科,当治疗结果没有达到患者要求时,也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我曾多次询问美国同行,他们说一旦出现问题,美国病人的情绪也会很激动,但他们解决的途径不是医生直接面对患者,而是律师面对律师。这种在法律层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我们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详细

北京大学教授郭莉萍:“叙事医学”或能改善医患关系

  叙事医学的出现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医学实践工具。我国当前的医疗状况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国内医学界也开始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论调和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时,如果病人能够遇到以解决病人的问题为己任、在压抑的环境中愿意倾听他们的痛苦,能够给予他们关爱和希望的医务工作者,病人的求医经历也就会因此得到改善。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