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积极预防胰腺癌 守护生命健康防线
首页> > 正文

积极预防胰腺癌 守护生命健康防线

来源:光明网2025-05-16 17:07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几天前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位家属。她忧心忡忡地前来咨询胰腺癌预防的相关问题,原来她的直系亲属不幸患上了胰腺肿瘤。出于担忧,她自己也去做了体检,结果查出患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IPMN),大小为 2cm,同时胰管略有扩张。外科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先进行保守观察,这让她十分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那么,面对胰腺癌这个健康的巨大威胁,我们究竟能否预防它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具体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一下科普。

  胰腺癌是隐匿的健康杀手

  胰腺癌起病极为隐匿,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体健康。当患者察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而且,它的发展速度迅猛,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回顾我读书的那个时期(90年代),肝癌曾被视为 “癌王”。那时,胰腺癌被发现的病例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肝癌的发现率逐渐提高,甲胎蛋白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手术手段的日益精湛,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从相关数据统计来看,生存期超过 10 年,甚至 12 年的肝癌患者如今已并不罕见。

  胰腺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且胰腺的包膜不像其他脏器那样完整,癌细胞很容易突破防线,向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播散转移,这使得目前胰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期不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研究发现胰腺癌的发展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早在2010年Nature 杂志曾发表过一篇重要文章,研究表明从基因突变到胰腺癌真正发生,中间可能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阴差阳错、环环相扣,最终才导致了癌症的产生。这也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进行调理干预,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预防胰腺癌的有效策略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饮食就如同我们身体的 “燃料库”,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胰腺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物质,它们就像身体的 “清洁工”,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降低患病风险。例如,西兰花、胡萝卜、橙子、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减少高油高脂、高糖及加工肉类的摄取。高油高脂食物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导致肥胖,而肥胖恰恰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糖食物可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长期高血糖环境对胰腺功能也极为不利;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等,进一步增加了患癌的可能性。像油炸食品、蛋糕、香肠等食物,我们应该尽量少吃。

  2.戒烟限酒:吸烟是明确的胰腺癌危险因素,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量科学研究的证实。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苯并芘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对胰腺细胞造成直接损害,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数倍。因此,戒烟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举措。对于饮酒,我们也要加以限制。过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导致胰腺分泌过多的胰液,增加胰腺的负担,长期下去容易引发胰腺炎症,而慢性胰腺炎反复的炎症刺激又极易引发胰腺组织病变,进而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几率。所以,为了我们的胰腺健康,戒烟限酒势在必行。

  3.规律作息:规律的作息就像给身体设定了一个精准的生物钟,让身体各器官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和休息。我们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身体的代谢会出现紊乱,激素分泌失衡,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就给癌细胞的滋生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身体在规律的作息中保持健康活力。

  4.坚持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对于预防胰腺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运动还能帮助我们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的发生。肥胖与胰腺癌的关系密切,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干扰胰腺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通过适量运动,我们能够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肥胖相关的胰腺癌发生风险。

  二、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这对胰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血糖会不断刺激胰腺β细胞,使其长期处于过度工作状态,久而久之,胰腺功能就会受到损害。而且,高血糖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加炎症反应,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胰腺的损害,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2.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组织长期受到炎症的反复刺激,胰腺实质会发生纤维化、萎缩等病变,这些病变会逐渐改变胰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几率。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至关重要。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控制炎症的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高脂肪饮食等,以减少胰腺炎的发作次数。此外,定期进行复查,密切关注胰腺的病变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定期体检筛查

  1.高危人群界定: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定期体检更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环节。那么,哪些人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呢?首先,家族中有胰腺癌患者的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他们患胰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约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其次,长期吸烟酗酒者,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对胰腺的长期损害,使得他们成为胰腺癌的高发人群。另外,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状态,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此外,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伴有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也需要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2.体检项目介绍: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在体检项目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例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等,当身体发生胰腺癌时,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往往会升高,虽然它们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胰腺癌,但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信号,初步评估患病的可能性。除了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也不可或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点,可以初步观察胰腺的形态和结构;CT 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的细节,对于发现胰腺的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 检查则在显示软组织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发现胰腺的早期病变,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中医视角下的胰腺癌预防

  在我们临床上观察,胰腺癌的发生同患者体内湿热蕴结、气机不畅密切相关。从中医理论来讲,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而湿热也是一种精微物质,正常情况下,气机能够推动精微物质在体内正常运行和代谢。但当各种因素导致气机不畅时,精微物质就会停滞留积,进而形成湿邪,湿邪长期蕴结又会进一步化为热邪,湿热相互胶着,最终导致湿凝成结,引发胰腺的病变。

  基于此理论,采用针灸、中药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体质,预防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例如,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运化,帮助排出体内的湿邪;针刺内关、太冲等穴位,则有助于疏肝理气,调节气机,使气机通畅,防止湿邪内生。

  中药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辨证论治,为患者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清热利湿的茵陈、栀子、黄芩等,可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理气行滞的柴胡、枳壳、木香等,能有效调理气机,使气机条达。通过中药的整体调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纠正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避免湿凝成结,从而达到预防胰腺癌的目的。

  胰腺癌虽然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筛查以及结合中医特色预防手段,我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病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胰腺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为自己的生命健康筑牢防线。(上海市中医医院 肿瘤三科 殷晓聆副主任医师)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食养药膳被纳入400余个中医诊疗方案

  •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