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要忽视儿童“心灵感冒”
首页> 热点荟萃 > 正文

不要忽视儿童“心灵感冒”

来源:北京日报2021-10-20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如今,随着抑郁症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疾病,但有一个患者群体——儿童,仍被忽视。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儿童期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期,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无需为生活而担忧,他们的世界是单纯的、美好的。但是,抑郁症是复杂的、痛苦的,儿童对抑郁症不存在免疫一说。大量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儿童患抑郁症的比率并不低:在澳洲为12.1%、瑞典为11.4%、法国为10%。整体而言,儿童心理异常总患病率不乐观。

  抑郁症常被称作“心灵感冒”,儿童的“心灵感冒”也跟成人一样有迹可循吗?家长在孩子出现异常表现时,能做些什么?

  病例

  那是一个普通的专家门诊工作日,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安琪极不情愿地被父亲拉着,走进儿童心理诊室。经过咨询和评估,医生告知安琪的父亲,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需要进一步检查。父亲一脸惊愕,不敢相信年幼的女儿会得抑郁症。旁边的安琪却并不感到意外:原来自己是真的病了,而不是父母认为的偷懒、矫情。

  诱因可能源自三方面

  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确切病因仍不明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的产生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主流观点认为,儿童抑郁症的产生可能源自以下几方面:

  遗传因素:父母家族两系三代中有患病者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父母双方家族两系三代中有心理障碍患者,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5%-25%,比一般人群高2-4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概率越高,其中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最高可达93%。

  生物化学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紊乱

  人的情绪是由大脑中的电活动及化学物质操纵的,由于脑内神经递质紊乱,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被释放它们的神经元再摄取,使得神经递质的正常工作失衡,从而导致抑郁症。

  心理社会因素:性格内向或受过情感创伤

  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交际、适应性差、挫败感强的儿童容易陷入抑郁状态。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也会导致儿童抑郁症,特别是经历过忽视、虐待、早年分离、抚养者频繁更换、家庭及校园暴力/欺凌、学业受挫、亲人亡故、突遭事故等创伤性事件的儿童,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自卑、敏感、自我效能感较低,容易萌发出自己没有价值、不重要、令人讨厌的想法,陷入负性情绪难以自拔。因此,相较于其他儿童,他们的抑郁症患病风险较高。

  此外,儿童时代得到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欣赏,是孩子能否发展正常人际关系的关键。

  这些异常表现需重点关注

  不同于成年人对自己身体及情绪的症状存在一定自知力,儿童由于生理及心理的发育尚不成熟,难以对自己的身心感受有准确的认知,更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感受,这导致儿童抑郁症的识别率较低,诊断难度较大。

  但是,存在抑郁症状或患有抑郁症的儿童,通常会在生活中表现出相应的情绪波动及行为表现。我们在门诊中发现,有些确诊抑郁症的孩子在一两年前就告诉过父母自己不开心、脑子慢、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在出现下列情况时给予重视,必要时到专科医院进行鉴别诊断,尽可能对抑郁症状或抑郁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情绪波动

  当儿童尤其是本来性格温和的儿童,表现出易激惹、频繁发脾气,因为一些小事而冲动或展现出暴力倾向时,家长需要格外关注。还有一些儿童会表现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以及容易悲伤、哭泣等抑郁症状。

  兴趣减弱

  当儿童对一些娱乐活动,特别是过去喜欢的玩具、游戏等明显失去兴趣时,家长要及时注意到这种转变。有的儿童会表现出对同伴活动兴趣的减弱,开始逃避社交或在与朋友的游戏中注意力涣散、精力下降;也有的儿童会表现出过重的得失心,在同伴游戏中频频自责,或因自己的失败而出现破坏性行为,如损坏玩具、攻击同伴、自残等,甚至会出现突然的、无法抑制的情绪崩溃。

  身体不适

  儿童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能会导致负性情绪的压抑,最终转化为躯体症状,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腹痛、头痛等身体不适。此时,家长切忌武断地将其归结为儿童为逃避上学而找的借口。

  在校表现异常

  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故大喊大叫,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易怒、焦躁。在学校形单影只,没有好朋友,对同学要求苛刻。严重时有的儿童会拒绝上学或为了逃避上学而离家出走,在校园内表现出暴力倾向。

  言语表达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知力开始逐步提升。许多大一点的儿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言语表达无助、无望、无力等负性情感。例如,有的儿童会表述令自己痛苦、绝望的事情,甚至透露出极端想法。面对诸如此类的自我表露,家长不能无视,更不要批评、贬低、嘲笑。

  家长的爱与支持不能缺席

  一些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轻症儿童,尤其是那些由明显压力源而引发症状的儿童,在撤除压力源后症状往往能够得到明显缓解,有的可在数周内自愈。而一些有明显抑郁症状且持续2周以上的儿童,则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常用的有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除了上述由专科医院所进行的诊疗外,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儿童预防抑郁症。

  避免过早分离

  儿童3岁前最好能与父母一起生活,若条件不允许,尽量做到由母亲照顾,若父母双方都无法照料,一定要保证儿童的抚养人和抚养环境是稳定可靠的。

  给予成长自由

  家长教育儿童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其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孩子。儿童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他们完成梦想的“工具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轨迹,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成为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家长希望他们成为的人。过重的压力只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崩溃,或成为无法正常表达情感的人。

  不能随意打骂

  家长要尽可能让儿童时刻感受到爱,即便因客观原因无法亲自照料,也要确保爱不缺席。家长有时间时要多陪伴儿童,哪怕只是在他们玩耍的时候默默看着,也会给予他们莫大的安全感与自信。不能随意打骂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好时给予拥抱,鼓励他们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并陪伴他们一起解决。在儿童迷茫、无助时给予温暖,比如告诉他们:“无论你考多少分,爸爸妈妈都爱你!”

  父母情绪要稳定

  孩子的世界只有父母和自己组成的三元关系,孩子性格的底色是抑郁还是阳光取决于孩子与父母关系的质量,也取决于父母情绪的稳定。如果父母能关注孩子的需要,对他们的要求及时回应,孩子就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我们观察过一些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方式是“给钱+骂”,经济上给最好的,但动不动就说“我给你吃,给你穿,就不能说说你了?”这是最糟糕的教育方式。还有一些父母总是不停数落、唠叨孩子,其实这是一种精神施虐,是一种对人的否定,倘若由孩子认为最亲近的父母施加,对他们的伤害可想而知。

  其实,许多抑郁症患儿在成年后都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好想回到过去,去拥抱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可见,来自家庭及社会的不理解,在很多患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伤痕。我们希望,家长们别等将来,就趁现在,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无论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让他们知道自己一直被深深爱着。(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医师林越瑞 刘华清)

[ 责编:李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吃“软糖”养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

  • 持续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