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活动,肠年轻」这句广告语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肠道健康的好伙伴——益生菌。
这也导致很多人都认为,乳酸产品=益生菌,喝乳酸饮品就一定能补充益生菌。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乳酪和乳酸饮品都只含乳酸菌,而且数目不稳定;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活菌已所剩无几。加之,市面上的益生菌补充剂大都属於食品类别的营养补充剂,不受药物条例监管;而所标示的资料亦良莠不齐。
对此,香港微生物学博士,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前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关海山教授建议购买益生菌时要分清菌株,才能挑选到「好」的益生菌产品。帮助调理肠道,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舒缓便秘腹泻,减少腹胀,提高免疫力和整体健康。
以关海山教授为首创立了「海山基因」,团队包括多名博士级科研人才,曾负责组建并营运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研究中心」和「基因组研究的核心设施」等科研实验室。不单在微生物学和基因(DNA)技术具备40 多年的研发经验,还拥有超过10年为大学研究项目,政府机构和私人公司提供下一代测序(NGS)的服务经验。其团队专注研发及推出有益肠道,促进健康生活的食品及营养补充剂- ProbioLife益纤菌。获得香港科技园「生物科技创业培育计划 (Incu-Bio)」的资助,并于2014-15 和 2015-16 两年度获得中文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
如何挑选到「好」的益生菌产品?关海山教授总结了六点挑选益生菌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1、国际认证菌株来源
选择菌株时,可留意菌株是否有政府/大机构,如有美国FDA/欧洲EFSA认证,证明菌株安全有效。
2、选择有多项研究证明效用的益生菌株
益生菌有份不同的属,如乳桿菌(Lactobacillus)或双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等。而在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用特定菌株进行,但益生菌有数以万计的不同菌株,可想而知不可能所有菌株都会有足够的科研研究来证明效用。
3、菌种不是越多越好
有研究把15种菌种的混合益生菌和其中4种混合菌种作比对,发现15种混合菌种的表现反而比4种来得差。因为太多不同的益生菌同时走进肠道,它们会互相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但亦有一些组合,如双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和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会互惠共生,互补不足。简单来说:「人多手脚乱」,普遍2至4种组合即可。
4、益菌数目不是越多越好
身体一次接收不了太多益生菌,多余的只好排出体外;有时甚至会造成腹泻,得不偿失。至于多少最好,就要看菌种及所需效果:10至500亿已够日常保健。除了足够的数目,适合的肠道环境亦十分重要。
5、存活率高
传统益生菌需要特定储存环境才可存活;益生菌亦要通过唾液、胃酸、胆汁的考验,才能到达肠道,发挥作用;还要有一定的依附性,方能落户生长。存活率高的益生菌产品当然是较佳的选择。
6、选择无添加的补充剂
有些益生菌补充剂会添加不少与其效用无关的化合物,如香味剂、色素、调节剂等。虽然可以食用的基本上都安全;但不必要的添加物多吃无益。有些添加物更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有过敏前科者要多加留意。大家可因应需要,拣选适合的益生菌补充剂。
虽然益生菌為我们带来的益处甚广,但我们不能盲目补充益生菌。所谓「贵在中和」,肠道的细菌数量在乎平衡,不可太多,亦不可太少。最重要的反而是细菌的多样性。过量的益生菌有机会造成反效果,轻则肠胃不适、重则破坏细菌群落平衡,影响健康。分清菌种,「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声称有活性菌的产品,并未真正通过实验去去证明,便声称菌种能够解决便秘或排便问题,或连菌种名称都没有列出。甚至有添加不良成分及大量糖分,对身体做成更多负担。
[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