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袁隆平院士携手丰惠肥业 为超级水稻保驾护航

袁隆平院士携手丰惠肥业 为超级水稻保驾护航

2018-10-17 15:40来源:中国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袁隆平院士携手丰惠肥业 为超级水稻保驾护航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而且还长出了中国水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热带沙漠长出中国杂交水稻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来源于一份跨国邀请。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邀请和委托,在当地热带沙漠开展水稻实验种植。

  他们选取几十个杂交水稻材料,在迪拜近郊沙漠进行小范围种植,对其抗旱性、抗碱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状进行测试。

  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已近成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组织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专家进行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500公斤/亩,还有两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亩。来自印度的测产专家伊什在电话中向袁隆平表示:“这样的测产结果让人非常激动,印象深刻。”

袁隆平院士携手丰惠肥业为超级水稻保驾护航

资料图

  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测产结果超出他的预期。500公斤/亩是理想,没想到能达到,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对晚熟水稻再次测产。“根据测产结果,我们将从试种水稻中选取优势水稻材料,通过改良并研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张国栋说。

  中国海水稻技术

  是沙漠种植水稻成功关键

  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白天极端高温,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湿度在20%以下,还经常有沙尘暴。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而当地种植水稻最大的挑战是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散沙,没有团粒结构,无法保墒,而且地下7.5米就是海水。

  “如果从地表浇灌水稻,就需要大量淡水。当地淡水非常宝贵,主要依靠海水淡化,这种灌溉方式显然不具可行性。同时,淡水下渗与地下海水相汇,在高光照条件下,还容易引起地下海水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张国栋说。

袁隆平院士携手丰惠肥业为超级水稻保驾护航

网络图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海水稻种植研发的成果——“四维改良”技术引入迪拜。

  其中,要素物联网模组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主要由两根搭载了多种传感器的管道构成:

  第一根管道根据传感器反馈需求,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长;

  第二根管道是将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运送至回收池供第一根管道循环使用。

  此外,要素物联网模组在地表还有智能喷洒灌溉系统,能根据水稻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精确控制喷头和喷枪定时定量喷洒水分和养分。

  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与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将启动100公顷实验农场,在更大范围对生产成本和栽培工艺稳定性进行验证,形成在沙漠地区水稻推广技术标准。

  2019年,双方将启动建设100公顷标准农场,并从2020年开始快速复制,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

  据了解,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计划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合作,通过资本、技术和土地合作,以覆盖阿联酋10%以上国土面积为目标,以10平方公里“人造绿洲”为单元,打造“绿色迪拜”和“生态迪拜”,大幅提升阿联酋粮食自给能力和粮食安全,并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中东及北非海水稻联合研发推广中心框架协议,致力于将“人造绿洲”推广到整个阿拉伯世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状况,解决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饥饿问题。

  张国栋告诉记者,在沙漠种植水稻三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就能形成团粒结构,可以在“四维改良”基础上种植多种高附加值作物。

  “没有化肥,水稻是无法实现高产的。”在今天的基地开业典礼上,“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坦言,化肥是水稻的粮食,而这种超级稻专用肥料,便是攻关成功的“秘密武器”。

  超级杂交稻背后的“秘密武器”

  丰惠肥业由袁隆平院士领衔,专门生产超级杂交稻稻种专用肥。在这个项目中,袁隆平提倡“种肥一体化”,将杂交稻与生物肥料这两项科技前沿技术的结合,实现杂交稻的逐年增产。

  “专用肥”由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带队研发,属于超级稻有机、无机、微生物系列专用肥,目前已经申请国际专利,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2011年9月,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亩产提升到926.6公斤。袁隆平院士称这种肥料为攻关成功的“秘密武器”,并亲自命名为926牌“超级杂交稻专用肥”。

  之后,经过两位院士合力的研究与试验,超级稻专用肥的效果不断提升。2014年,“专用肥”助力超级杂交稻实现亩产1026斤.7公斤,再创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今年,超级稻亩产再次增产至1067公斤,单产在国际上始终遥遥领先。

  “种肥药一体化”还能修复土壤

  欧阳平凯院士坦言,自从60年代之后,我国农业从之前的有机肥时代,进入化肥时代,由于过度施肥等行为,引发了土壤损坏,环境污染等后果。

  “不污染环境,但仅使用有机肥是不够的,肥效太弱,需要在土壤中补充氮、磷、钾等元素。”欧阳平凯院士表示,能修复土壤,还能增产水稻,“超级稻专用肥”这样的新型化肥近年来成为工业废料的研究方向。

  在传统无机肥的基础上,添加生物微量元素,并种植抗病的微生物菌群,据介绍,这种肥料具有明显的“种肥药一体化”效果。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肥料中会帮助其抗旱、防涝、防倒伏、防病抗病。肥料的肥力持久,比同类产品提高15-20%的利用率。此外,它还可以改善土壤结块的团粒结构,对土壤进行修复。

  今天,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还在该基地挂牌,其中“生物菌培养室”作为国家重点生物菌培养基地,会接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来开展科研工作,以南京工业大学提供的生物菌技术为依托,将在土壤修复、土壤板结治理、重金属治理、降镉处理等方面,进行科研探索。

  民以食为天

  为“中国贡献”点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inIPO

[责编:杨帆]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用更多努力呵护孩子成长

  • 对月子会所“会些什么”不能模棱两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嘉宾: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2 17:3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嘉宾: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2021-04-21 18:44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
2021-04-20 14:38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本期专家: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04-20 14:27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22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1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8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5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7:00
嘉宾: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
2021-04-14 16:4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
2020-01-22 14:17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嘉宾: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2020-01-20 15:08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9
本期嘉宾: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
2020-01-20 14:48
加载更多